人和人的区别真大,同样是诸暨人,小编还在朋友圈里卖报纸,有人已经在朋友圈里恭喜老板(对导师的称呼)获得诺贝尔奖了。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年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科学类奖项揭晓,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成为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
发朋友圈的人叫毛斌,今年33岁,诸暨人。
年受教育部挑选公派出国,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攻读博士,成为费林加教授收的第一位中国博士生。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科学家很多,但能得诺贝尔奖的很少。给如此厉害的科学家当学生是种怎样的体验?费林加教授又是怎样的科研狂人?
今天,我们就请毛斌来八个卦。
充满激情的科研狂人提起自己的这位老师,毛斌第一个印象就是严谨。“比如,一篇学术论文,修改二十几遍是家常便饭,必须精确到标点符号。”作为学生,刚开始,也曾埋怨教授为何如此严苛。
时间久了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到搞科研态度很重要,严谨是基础。
费林加教授今年65岁,是第一个研发分子马达的人。讨论学术的时候,他仿佛不会累,永远充满着激情。
据他回忆,费林加教授非常忙,经常出门开会,但只要他在办公室,门口永远都有准备和他讨论课题的学生,一个出来,接着下一个进去。这样的状态从早上7点一直维持到晚上7点。
毛斌说,费林加教授出国开会,坐十几个小时夜班飞机,早晨回到荷兰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回实验室工作。
爱滑雪,家里养了几匹马费林加教授对科研如此专注,毛斌却说,他绝不是沉闷的工作狂:“教授热爱科研,但他同样热爱生活。”
费林加教授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教授家到办公室,大约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天气允许的话,费林加教授每天都会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
教授酷爱滑雪,每年至少会给自己留两个假期,其中一个会在圣诞节前后,专门为了他热爱的滑雪。而另一个假期,费林加教授一般会安排在暑假,和家人一起旅游。
毛斌说,工作量大,并没有让教授的生活变得单一,“他的世界很奇妙,你一定不会想到,他家里还养着几匹马,非常酷炫。”
#妈妈你看见了吗?滑雪、养马,成绩也不会变差的#
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学者毛斌告诉记者,费林加教授的课题组所涉及的研究方向,除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分子马达,还涉及到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以及表面化学,在这方面费林加教授也是权威,斩获很多世界级的科研奖项。
年,毛斌博士毕业,前往美国纽约曼哈顿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癌症研究世界排名第一),从事化学生物学的博士后研究,今年初刚回国。
虽然已离开荷兰几年,但毛斌和费林加教授还有科研上的合作。“最近我们共同完成的一篇论文正准备投稿。”毛斌说,对他来说,费林加教授不仅是学术生涯的启蒙导师,也是科研路上的引领者,让他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如今,毛斌已成为硕士生导师,还获得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10月10日,毛斌经过层层筛选,入围了浙江省千人计划的面试。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费林加教授的教导,“我会更加投入自己的精力,专注于科研,努力成为像教授那么优秀的学者。”
做事很专注,但又不会放弃自己热爱的生活和家人,
这样的教授真的可敬又可爱。
希望诸暨的工作狂们都能像费林加教授一样,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end——
文
记者毕竹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