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龙纹剑,名传自建溪。松篁千仞影,苹藻百年栖。
车行驶至诸暨市马剑镇双金线,一旁的壶源江水奔涌而下。站在金沙村村口,可览远山青,近观沙溪急。这是一个与富阳、桐庐、浦江三县(区)相交的美丽村落,村民们不计报酬齐心协力参与村里建设治理工作,金沙村先后获得诸暨市文明村、诸暨市五好党支部等荣誉。前不久,该村又被认定为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近日,记者走进金沙村,探寻这个村全村上下凝心聚力齐力谋发展背后的秘诀。
村民齐心义务修复堤坝。
“乡村公分”缓解治村压力
金沙村由金沙、潘家坞口、高畈岭脚、马家岭头、溪西5个自然村组成。
6月8日一早,当记者来到马家岭头自然村前段时间被冲垮的堤坝现场时,10余位村民正忙着装沙包,修复堤坝。“前两天,村里原本打算请几位小工,但是费用太高,超出了村里的开支预算,后来需求在浙里办App上的“乡村公分”小程序平台一发布,立马就有很多村民响应报名。”金沙村党总支书记徐海力自豪地说,这其中还有几位老党员。
“村里的事也是大家的事,我们不要报酬。”80岁的孙雨定跟徐海力报名,每天一早,他就带着老伴来到堤坝上帮忙。装沙袋、递材料,一干就是三天。
两年前,徐海力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金沙村还是一个负债万元的落后村,村里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去年底开始,“浙里办·乡村公分”应用场景在村里推广使用,这项创新政策让村里发生嬗变。该场景是马剑镇在金沙村的试点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对《村规民约》进行细化,对包括邻里矛盾纠纷调解认领、环境卫生整治区域认领、集体活动志愿者认领等在内的公共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制定加、减分标准。
记者在金沙村走了一圈,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块标有姓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