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看考试招生制度改

伴随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的平稳落地以及在全国的逐步推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更加公平、素质教育导向更加彰显、人才选拔方式更加科学规范的期许中走过了4年多的探索历程。

4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体有哪些进展?相比以前有哪些变化?随教育小微一起看《中国教育报》报道↓↓↓

全文如下

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年回眸

年,当首批00后迎来高考,这群出生于新千年伊始的“世纪宝宝”在面对人生中的这次大考时,似乎更加理性,也更能遵从兴趣和本心。当然,这种改变绝非仅仅源自00后独特的性格特质,更是受益于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不分文理、选课走班、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年9月,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吹响了自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的号角,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新的蓝图随之浮出水面。当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年,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

伴随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的平稳落地以及在全国的逐步推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更加公平、素质教育导向更加彰显、人才选拔方式更加科学规范的期许中走过了4年多的探索历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圆满实现了《实施意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向着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继续前行。

▲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中考点,考生们互相加油鼓劲。资料图片

让“多选”成为一种常态

年高考结束后,当被问起当年高考最大特点时,上海金山中学届毕业生陆一歆毫不犹豫地说:“选!”

没有原先“3+1”式的固定考卷,没有文理分科的限制,当年参加上海新高考的考生,在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外,还可以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历史、政治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出任意3门,组成自己的考试方案。

年,上海新高考元年。3年前,作为国家试点省份之一,上海全面启动高考改革,剑指多年不破的“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并用3年时间让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3+3”、高考招录“两依据一参考”、志愿填报按“院校专业组”等一系列设想从纸上走进了现实。

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改革方案打破了原高考固定科目组合模式,上海、浙江两地超过七成学生选择新的科目组合。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关于学科选考的理由,有80%以上的学生回答选考是根据他们的兴趣或者是根据他们在某些学科上的优势来决定的。

曾经,在陆一歆们心中也有着不少的问号。毕竟,“6选3”有20种组合,这道选择题是从未有过的挑战。怎样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是参加“裸考”还是参与综合评价录取?分布在高二或高三不同时段的等级考试,如何科学安排?

未及迷茫与困惑蔓延,试点省份的省级教育部门、市区级教育部门再到学校,不断开出“方子”:开设生涯指导课,班主任变身生涯规划导师,甚至还情景模拟排班选课,帮着学生寻找方向。学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要做什么。

上述课题组研究发现,不仅“通过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新高考改革预期之一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将“多选题”交给学生还有了不少收获——

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使综合评价的可信、可用度大幅提升,在一些高校招生中得到有效使用。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

上海市组织认定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保证学生至少有60个学时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寒暑假大批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实践,扭转重刷题轻实践状况,赢得了广泛好评。

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分散考试压力、避免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或发挥失常等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考生心态更加平和,考场外不再出现大批家长聚集守候的现象。

让“多元”成为一种状态

当初刚看到新高考方案时,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不由得心头一紧:“不改不行了。”

而伴随“3+3”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实际问题:学生选课会有20种排列组合,这些课怎么开齐?从“+1”到“+3”,原来分的科目,变成70分的等级考试,学习的内容变了,考核的重点也变了,课要怎么教?从两天4场考试,到3年多次考试,学生的精力怎么分配?

“要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改变一考定终身,学校的改革肯定伤筋动骨,但这一步一定要迈出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道出了政策设计者的考虑。

从试点推开伊始,上海市教委便牵头汇聚多方力量,聚焦新高考。专家被请到了高中,给教师们答疑解惑;校长教师被送了出去,到各地考察走班怎么教。讲座、培训、教研、专题,结合学校教学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专业团队总会及时地给予支持。

如此一来,不少有着和倪瑞明一样担忧的高中校长的状态变了,从焦虑无措到充满信心。

“新高考的选择多了,机会多了,高中的空间也更大了。教师们从各种试题中跳了出来,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tc/29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