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们:大家好。年4月4日,位于咱们浙江省诸暨市上吴院村的倪朱氏宗亲们举行了盛大的圆谱庆典!在此我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看到这,很多宗亲会疑惑为什么称呼这里为倪朱氏?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倪朱氏的由来哈^^最后特别感谢倪毓佩宗亲、上吴院倪朱氏宗亲等提供的相关介绍和现场庆典照片,非常感谢!
年清明节,浙江省绍兴诸暨市上吴院倪朱氏举行隆重的圆谱仪式。倪朱氏一族祖居富阳湖源厅基村,属于富春倪氏炳公后裔,与诸暨倪杨氏、萧山倪氏、富阳倪氏同根同源,当天的圆谱仪式,倪氏、倪杨氏都有代表参加。
圆谱的头一天,倪朱氏还举行了墓祭仪式,在汉相倪宽的37世孙、倪朱氏始祖千五公墓前举行。圆谱仪式上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朱重烈、中国社科院杨研究员等等领导、专家发表了感人肺腑的发言。
以下摘录倪朱氏家谱文章:
重修上吴院朱氏宗谱序一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自古如此。盛世修志,家兴续谱,更得天时、地利、人和。
“活着姓朱,死掉姓倪”,我们倪朱一族,发祥于龙门山脉的富阳窈口十八厅基,聚居在诸暨上吴院、后山芝、十渎庙、义乌塘坞,迁居到杭嘉湖平原,散居在国内海外,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已枝繁叶茂;我们倪朱一族自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因故由倪改朱,历六朝千年,生生不息,可谓渊远流长。
我们倪朱一族的族规、家训崇尚忠义、善良、和睦、向学......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四檐全屋里敬老爱幼说的是亲情与和睦。同善桥、同善庙由族人粜米捐银、凿岩成石,传的是善举和义举。太平庵供的是英烈杨老令公,赞的是忠义千秋。燕翼堂,春燕衔泥筑暖巢,求的是团聚、团圆。上吴院,来自上儒院,意即好书院,赞的是劝学,推崇的是文化,践行的是耕读传家。如此种种,深深植根于倪朱氏人的灵魂深处,传承在倪朱氏人的血脉基因里。
垂髫之年曾见过家谱,现在想来那是民国十五年所修的,因当时还未断文识字,印象模糊,后听家谱失于动乱,心痛之情难于言表。今日获悉,新谱初成,如获至宝,欣慰之余欣然受托作序,一来感谢这一代薪火相传的担当,二来也算落叶对根的情意,归根结底还是瓜瓞绵绵的祈祷!
是以为序
朱氏廿四世孙正均敬撰
公元二〇一九年岁次己亥大雪
时间:年4月3--4月4日
地点:浙江省诸暨市上吴院村
这是公布的仪式流程
以下是4月3日前往上吴院倪朱氏始祖千五公处祭拜的场景
以下是4月4日圆谱仪式的现场
首先是接谱,4月4日上午8点18分,上吴院倪朱氏宗族成员于同善桥头迎谱,喜请至上吴院祠堂——燕翼堂。
接下来是祭祖,9点18分,在燕翼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童生捧盥进巾,长者沃盥净手。礼生亮烛焚香。
以下是三巡三献
以下是献花,祝生颂读祭文,众亲焚香,虔诚拜祖。
接下来请谱环节,奏乐鸣炮,颂请谱文,行开光礼,肃立行礼。
10点18分,圆谱庆典开始,嘉宾、领导、宗亲同聚一堂,共襄盛举。
首先有请的是倪朱氏宗谱编纂委员会主任朱志宣六年修谱,曲折艰辛,但他表示修谱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接下来是倪朱氏宗亲代表朱重烈朱重烈深情回忆了祖母教育往事,由衷感谢故土山水的滋养,这是故乡给予他的一生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接下来是诸暨市史志办主任屠永生
屠主任充分肯定了上吴院修谱的价值和意义,属于诸暨地方史志的重要资料补充。接下来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海英杨女士从自己的专业研究出发,肯定了倪朱氏修谱的价值,认为宗谱是修国家史、民族史的重要基石。浙江大学教授、蚕桑丝绸领域权威朱良均
作为倪朱氏耕读传家的典范,他始终热心故乡事务,关心故乡建设。他以幽默生动的家乡话回忆了故乡少小事,表达了对修谱人员的感谢和对家乡的祝福。倪朱氏女婿代表,邵众孚90高龄,精神矍铄。
倪朱氏后裔,开枝散叶,但不忘先贤,他祝福倪朱氏家族兴旺发达。接下来是倪朱氏家族“六世”(23世—28世)子孙代表同台,敬茶传谱,文化有传承,家风得延续。上吴院倪朱氏忠义善良、尊老爱幼、耿直勤劳、热情好客、耕读传家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宗谱得成,许多倪朱氏族人付出了极大贡献。为了宗谱传承,大家都是无私奉献,不计成本。大会对本次修谱工作作出杰出贡献人员予以表彰。除了台上人员,其实还有很多默默奉献者,大家都无怨无悔,甘心奉献。
接下来是向各房派和聚居地代表授谱。
江滨村总支书兼村委主任侯学法代表作总结发言,大力赞扬上吴院修谱工作,肯定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希望江滨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衷心祝愿倪朱氏后人万代长青,幸福万年。
现场还举办了戏剧文化演出,全村老老少少共聚一堂,喜过这一特殊而隆重的圆谱盛典!
热烈祝贺浙江省诸暨市上吴院村倪朱氏
圆谱庆典圆满举行!
---THEEND---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