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突发奇想,想去诸暨的斯宅去看看。于是马上行动,约好了伙伴,买好了第二天早上的火车票。立即出发。
对比了几种出行交通工具,最后还是选择了普通火车,一是价格便宜,二是火车不怕堵车,三是听网友说火车站有公交车直接到城乡汽车客运站,能坐上我们要去的斯宅公交。以下是我们到达的诸暨火车站。
火车站出口直接通公交站。
这是火车站广场的公交线路图。我们乘坐的公交车是快速公交,票价是2元,到目的地“客运中心”。
途中经过“海亮集团”面积蛮大的,应该是一个教育基地吧。
到达了“客运中心站”。如果从杭州坐客运大巴车的话,应该这里是终点站,也是蛮方便的。当然票价估计要50-60元左右吧。
这是“客运中心站”旁边的小院子,这里才是我们要去斯宅的公交车站发车的地方。
去斯宅千柱屋的直线中巴车,票价是7元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到达了终点站。
远处的建筑群就是斯宅千柱屋。
清朝嘉庆年间,农家子弟斯元儒从西施故里诸暨出发,迈上了寻找富裕的旅途。像他这样怀揣着梦想走出山坳的很多,许多人不过是解决了温饱而已,而他却带着千万两银子荣归故里。斯元儒回来的首个大动作就是建筑千柱屋,将一座巨宅里弄出间楼屋,根柱子,将富豪大家族的排场发挥到令乡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后人将千柱屋视作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筑。
正统的说法:斯宅则为斯氏第二十五代德遂公一脉所传。德遂公生于唐咸通年间(公元年),相传于唐中和四年(公元年)公20岁时游学诸暨,一日行至上林乡宋家坞日暮投宿。庄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语,人皆以为哑。至德遂公敲门投宿时,突然言道:“门外有客至。”其父甚异,疑女与客有缘,遂将女许配德遂公,招其入赘。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这个版本,只有传奇的故事,却没有道明斯宅发迹的真正渊源。
村民自己的说法:斯宅的祖先并非墨守成规的农民,所以他的发迹没有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
斯氏,不安于农耕,向往那些穿梭在城郭之间的商贾,便经营些小本买卖。
一日,经过赌场,进去好奇地张望。见厅堂之内有三拨人在赌,一拨人面前码着金条豪赌,令他咋舌不已。另一拨人面前堆放着银圆狂赌,令他扭头而去。再一拨人面前放着几块大铜钱,谈笑风生中漫不经心地赌着,他才在那桌前坐了下来,与他们赌了起来。不久,他面前多出了二十八枚大号的铜钱,跑堂的老妈子一看惊呆了,上前说:“知足吧,你赢得够多了,这些钱你一辈子化不完!”他不解,老妈子告诉他,一个大号铜钱能兑换成三十八斤白银!他诧异万分,惊魂稍定,起身离去时随手扔给老妈子一个铜钱。
?据说老妈子当即就辞掉了跑堂这份差事,心满意足地回家享清福去了,也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
斯氏祖宗,用剩下的二十七个大号铜钱,兑换成了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满载归乡,建屋购田置地,讨了一房一房的老婆(娶妻纳妾),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这个版本,更让人信服,具有生活的内在逻辑。斯氏的发迹史跳出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模式,并非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用离奇的故事,表面上假托“神仙”相助,实际道出了祖宗好赌,发迹于一场昏天黑地的豪赌,关键是,斯氏祖宗能全赢后收山归田,落下个好结局,留下这恢弘的“千柱屋”!
这是斯宅景区边上的另外一个景区“香榧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原本想去看看的,但走了一小段路后就放弃了。估计要到景区入口处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个季节正是栗子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
马路边晒满了栗子壳。
沿溪边都是一些有杰出贡献的斯氏后人的介绍。
千柱屋背倚葱郁平缓的山坡,面对潺潺溪流,坐南面北。占地余平方米,有屋间,柱根,弄32条,天井10个。10个天井就是10个四合院。据说,里头有一户人家,牧牛不出门,轮流吃吃10个天井里长的草,就把牛养得膘肥背圆。可见,说千柱屋是一个村庄,并不为过。但是,它又是确确实实的一幢民居。10个四合院虽有相对的独立性,却又以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离。你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太阳,雨不湿鞋帽。
精美的砖雕。并且还都是镂空雕刻,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手艺。
据千柱屋的老人们说,当时雕刻这幅“百马图”的工匠不知何故在活儿完成了大半时竟然不辞而别,再请其他师傅来做又怕风格不一,所以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实际上所谓的“百马图”只有53匹。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才导致了所谓的“百马图”变成了烂尾工程。因为在这个石雕图的两边留有余地,也就是已经预留了剩下了石雕马的位置,之所以没有完成完美的“百马图”,我想或许有这个因素吧。
千柱屋的木雕丝毫不逊色于砖雕。门窗均为格扇式,分别用梅兰竹菊、吉祥如意、缠枝花卉等图案,大的盈尺,小的寸许,内容丰富,各具寓意,美不胜收。镶嵌于墙壁上的大型石雕花窗,在细腻传神的木雕、砖雕映衬下,显得雍容大气。
穿过千柱屋,就来到了笔架山下。屋后有鹅卵石铺成的石阶蜿蜒而上,而石阶的尽头就是藏于山腰上的笔峰书院。笔峰书院其实就是斯家的私塾,斯元儒在建千柱屋的同时建造了它,这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他的后代都是在这儿接受的文化教育,并培养了一些成才的子孙。
笔峰书院内外遍植林木,有银杏、水杉、龙爪槐、紫薇、大叶冬青等,大多虬枝盘缠,都在二百岁以上。
这应该是斯氏家族的掌门人的画像吧?因为没有说明,所以无法判断。
笔峰书院如今已经荒废,然而,那背靠巍巍青山,面对开阔原野的气势还在。迈进书院天井,灌木翠绿,奇花飘香,长满青苔的石桌、石凳、石缸,不能不让人感慨岁月匆忙的流逝,洗去了几多繁华!那些与鸟声一起悠扬的朗朗书声,早已消逝在历史的虚空之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院落,也如风烛残年的老者,依稀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叹息。
偌大一个书院就我们俩人。
这应该是一个被废弃的小学吧。
好安静的一个地方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在这里有他的画像。莫非俞樾也曾经在这里讲学过吗?
又见精美的砖雕艺术。不知道花费了工匠多少的心血才有了这样的艺术作品。
在斯宅里,几乎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了。偶尔看到几个年轻人估计也是为了帮助家里人在栗子收获的季节里来帮忙的。
这是斯宅大院天井里晒的栗子壳。有人知道,晒这些栗子壳有什么用吗?原来这些是为了冬天烧柴火的原料。
这是整个斯宅景区的路线图及行走路线示意图。
这是沿着溪边栈道一路走来的风景,在栈道上立着许多的木牌,介绍了很多斯氏家族的成员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对家族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这是一个博物馆,但却是需要收费的,由于我们去斯宅的时候,阴差阳错地逃了票,所以没进去参观。据门口收票的老伯说,此处单独要20元/人。
这是“乐善好施”摩崖石刻群。斯元儒(-),字翼圣。太学生,议叙登仕郎。道光二年(年)70岁,旌“五世同堂”。道光间建县试考棚,输二千金。奉旨准建“乐善好施坊”
窗格一
窗格二
窗格三
窗格四
这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室内摆设。
窗格五
这是一个单独收费的地方。
年庚子之变后,华国公的曾孙斯仰止于同治四年()辞官归里。......宦游多年,亦深感外人实行其教育侵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新民校产缘起)
????仰止回乡后,即与其之子斯旦及挚友商议创办新学之事。......于光绪三十一年()象山民塾迁到斯氏宗祠。斯旦"以斯举有德于斯民,故以名焉",即以"斯民"为校名。
斯霞,应该是学校的创世人之一吧。
在斯宅有栋别具一格的洋房建于民国初年,建造者是斯颂德的父亲和叔父,为当时斯宅颇有影响的乡绅斯豪士和他的兄弟斯魁士,斯豪士时任国民政府浙江省火药局局长。年轻时候上海读书,胡兰成和斯颂德是高中时非常要好的同学,曾在斯家客居一年,胡兰成住在斯家洋楼前楼,后楼是女眷的地盘,有斯颂德的妹妹,也有斯豪士的姨太太范秀美,斯豪士的太太对他非常的客气,还每月给零用钱。不知是胡兰成贼遛一眼为斯太太所察觉还是偷偷摸摸给妹妹借书的行为不当,过年的时候,斯太太一视同仁给孩子们发红包,胡兰成就多了几块钱。心照不宣你知我知:你知道我知道的。
年10月,胡兰成在女作家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上读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后,仰慕不已,自己去拜访张爱玲,得张倾心。年8月与张爱玲结婚。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汪伪政府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兰成真切地感觉到大祸临头了,他又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开始了逃亡之路。9月初先是逃往南京,几经周折又到了上海。9月下旬,他偷偷地溜进张爱玲处住了一宿。这一夜,两个人会谈些什么?他们先前曾谈过的一句乐府诗:来日大难,口燥舌干。此处应该比较应景。9月底胡兰成逃往多年之前他闲居斯家的浙江诸暨。当时就招人厌,现今无路可投,又去了斯家。12月初,清查汉奸的风声越来越紧,诸暨也呆不下去了。斯家人厚道,一番商计,特意安排胡兰成去斯豪士的姨太太范秀美老家温州避难,一路上由范秀美相送。范秀美比胡大一岁,16岁嫁给斯豪士,17岁时给斯豪士生了最小的女儿,很多年前前楼后楼的有过一眼。斯家老爷早就去世,范秀美寡居多年,亦是怨女久旷吧,又碰个上胡兰成浪子多情,干柴烈火,一拍即合。还没到温州,胡、范二人就行了夫妻之实。恬不知耻的胡兰成是这样说的:“十二月八日到了丽水,我们遂结为夫妻之好。这在我是因感激,男女感激,至终是唯有以身相许。”两人遂在浙江丽水同居。
没成想胡兰成前脚刚走,张爱玲后脚赶到。她担心落难中的胡,特从上海赶到斯宅去看望他,但是扑了个空。张爱玲在小洋房中居住数日,面对斯宅的青山绿水,她写道:“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含有宝珠在放光。”张爱玲得知胡兰成和范秀美的情事后,还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年6月,张爱玲写诀别信给胡兰成,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
居中正厅青石门额之上刻有“於斯为盛”的九叠篆字,这四字语出《论语》“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意为“由此而兴盛”,不仅说明了屋主经商致富的不凡身世,也体现了屋主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巧妙地将自己的姓氏融合在名句之中,更是彰显了屋主的智慧。
华国公别墅,当地人称新祠堂,建于清道光庚子()年,是后人为追念斯华国而建。它是一处学塾与家庙兼容的清代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大厅、后厅,左右两侧配置厢楼及附房。各进之间均设有天井。总面积为平方米。厅前道地外侧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规戒律很严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没有一定的级别是不允许建造的。
此次活动只有我们两个人,总共花了每人60元左右(不含门票)、时间虽然是一天,但是最后返程等火车花了一个多小时,其实真正的游览,慢慢看慢慢逛的话,估计也就最多2-3个小时吧。目前“斯宅-千柱屋”是需要门票的,一张通票好像是35元/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