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看是吃的,来劲了吧!不要害臊,诸暨人自古就是酱紫,爱江山也爱美食。
在今年6月份出炉的诸暨市第七批“非遗”名录列表中,首次出现了属于传统技艺类的众多诸暨美食。
这些成了“遗产”的美食,你都吃过吗?
黄公糕紫阆黄公糕又名豆糕,在应店街紫阆地区传承已逾千年。黄公糕的名字,跟大画家黄公望有关。
元末,紫阆边黄自然村大岭山脚,著名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于此多年,并创作《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作。黄公望隐居期间,常随带当地村民制作的豆糕去相距几十里外的富春江两岸实地写生。至明代,紫阆人徐镫邀请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游历紫阆,四才子食用豆糕后大为赞赏,提议可命名为“紫阆黄公糕”。徐镫将其作为礼品馈赠文人,紫阆黄公糕之名遂广为人知。
年糕糳年糕糳是草塔镇的著名小吃。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先人就开始做年糕,但年糕糳的制作历史,相传产生于清光绪年间。早先,草塔老街曾有十多家作坊制作年糕糳。
现在年糕糳在大唐和草塔老街可以吃到,门庭若市。城区也开出了几家年糕糳专卖店。
冻米糕冻米糕是牌头的一大特色美食,呈洁白色,面上铺有雪花般的糖霜和红绿丝,素以“香、甜、脆、松”而闻名。
豆腐包豆腐包是马剑和岭北两镇的传统美食,极具诸暨地方特色,其风味独特,咸淡适中,很受欢迎。
豆腐包的工艺主要为原料整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养花、入馅成坯、手工包裹成型、压榨、入锅调味等。采用的是祖传的古法烹煮技术,严格把控时间、火候、调配等一道道工艺才制作而成。
玉米饼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岭北人素有种植玉米为第二主食的习惯。玉米饼主要采用玉米这一简单的原料,研磨成粉,和糯米粉一起调成薄饼,严格把控时间、火候、调配、手法等一道道工艺,香味纯正,风味独特。
作为一项具有百年历史的地方特色小吃,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岭北玉米饼已深深根植在当地百姓的心中,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高粱酒种植高粱,酿制白酒是青山的传统农业。酿制高粱酒在青山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已普遍盛行。
据《国朝三修诸暨县志》记载,北宋范仲淹曾出任杭州知州,任期内,取道诸暨游时,曾对白酒留下了“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的赞美绝句。到明清民国时期,青山各自然村都拥有“堂宗”酒蒸(用软锡制作,是高粱酒酿制的重要工具,当时属先进),至今有些堂宗房族还有保留下来的,可见历史之长。
霉干菜霉干菜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在东和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霉干菜。它所采用的主要原材料是九头芥,腌制的配方与技艺为祖辈相传,食用方式多为直接烹饪或晒干后进行烹饪。
霉干菜具有传承的广泛性特征,在诸暨农村,普遍都会腌制霉干菜、食用霉干菜。在传承、交流的过程中,手工技艺不断成熟,这也是霉干菜这道古老的美食制作手艺经久不衰的原因。
越红工夫茶越红曾为中国十大红茶之一,是绍兴地区独有的茶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以“紧结挺直,重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而著名。
《中国茶经》《浙江省茶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等记载,越红工夫茶有较长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最盛,是我市主要外销茶之一,换回钢材等物资,支援国家建设。
西施豆腐西施豆腐是诸暨的风味名菜,也叫煎豆腐、荤豆腐、大豆腐、山粉豆腐等。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每每成为席上头道菜肴。
西施豆腐也是诸暨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简单朴实但蕴含着浓郁的乡情味道。它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而声名远播。相传当年西施在离别家乡时,亲自烧制了这道菜宴请村里百姓,答谢父母和乡亲的养育之恩。西施豆腐已深深地融入了西施文化和诸暨乡土文化之中。
西施团圆饼西施团圆饼是诸暨的另一道经典传统美食,以纯正精细的面粉或荞麦粉作皮子,用土产香脆萝卜、青葱、鲜猪肉等拌和为馅,手工包制而成的一种扁圆饼子,皮薄馅多,色泽金黄,爽口不腻,回味无穷。西施团圆饼主要分布在暨阳街道西施故里一带,五泄十四都等地也有制作。
相传西施当年也非常喜欢吃萝卜丝饼。入吴后,每逢年节或思乡之时就自己动手做饼。夫差品尝后,觉得十分美味,就问西施这是什么饼,西施因思乡情切,“团圆饼”之名脱口而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施,就称此饼为西施团圆饼。
——end——
文
记者何珠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