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又到了念童谣、学本领的时候啦!前两期的诸暨童谣,是否还记忆犹新、口口相诵、意犹未尽?这期,我们将继续带来三首在诸暨人民生活中影响深远又极富童趣的诸暨童谣,让我们一起来玩来诵吧!
诸暨童谣趣多多
童谣一《母鸡孵小鸡》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会把一筐鸡蛋用厚厚的被子捂住,让一只大母鸡趴在上面,放在家里最温暖的地方,这在当时激起了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妈妈告诉我们,这个不能吃,这个是在孵小鸡。懵懂的我们在流着口水中第一次见到了新生命的诞生。
蹲鸡部鸡,
哪来饲鸡,
啊里只小鸡先飞起。
飞得高,七白米。
飞得低,七烂泥。
知大意
蹲下去孵小鸡,(孵出来小鸡后)我们来喂鸡,哪一只小鸡先飞起来,飞得高,(就能)吃白米,飞的低,只能吃烂泥。
趣玩法
听完了这首童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童谣的传统玩法吧!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泥工、纸工等多元形式对童谣内容进行自我表征。
让我们来看看泥工形式的吧!
泥工形式
第一步:取适量黄色橡皮泥搓成圆球。
第二步:取适量黄色橡皮泥搓成小鸡的翅膀,并粘在小鸡身体两侧。
第三步:取适量红色橡皮泥,做成鸡冠,并粘在小鸡身体上方。
第四步:取适量橙色橡皮泥,做出小鸡的嘴巴,并粘上。
第五步:用黑笔戳出小鸡的眼睛。
第六步:取适量橙色橡皮泥做出小鸡的脚,并粘上。
第七步:完成。
小鸡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开始玩啦!
温馨提示1
为了游戏的持续性以及游戏的有趣性,家长和小朋友们可以多做几只小鸡哦!
温馨提示2
游戏时,可以把制作好的小鸡围成一个圆圈,然后一边念童谣,一边用手指点小鸡,当最后点到哪只小鸡时,就把这只点到的小鸡拿出。游戏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一只小鸡为止。
纸工形式
手指套小鸡做好啦,快来做游戏吧!
温馨提示
游戏时,可以先把制作好的小鸡套在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上。游戏开始咯,一边念童谣,一边用另一只手的手指点小鸡,当最后点到哪只小鸡时,就把这只点到的小鸡拿出。游戏持续进行直到只剩一只小鸡为止。
童谣二《一个丁老头》
《丁老头》在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诸暨,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手机陪伴,没有网络浸染,靠这些传统的方式度过纯真的童年。由于其歌谣朗朗上口,画风惊奇,让我们都有机会成为灵魂画手,是很多人儿时的美好回忆!现在丁老头这幅画早已变成经典的形象,慢慢走红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欢笑。
首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诸暨童谣《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买了俩个球。
四天没吃饭,围着桌子转。
买了三根烂韭菜,花了三角三。
买了一个大西瓜,一刀切开了。
买了六个扣,花了六角六。
买了两根大萝卜,花了五角五。
接下来让我们来画一画《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鼻梁
买了俩小球——眼睛
四天没吃饭——嘴巴
围着桌子转——圆脸
买了三根烂韭菜——抬头纹
花了三角三——耳朵
买了一个大西瓜——身体
一道切开了——下图扣子地方
买了六个扣——扣子
花了六角六——两条腿
买了两根大萝卜——两个胳膊
花了五角五——十个手指头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用橡皮泥试着做一做《丁老头》
童谣三《十二月歌谣》
这是一首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歌谣里的每个月都传颂着一件有代表性的事件,且大部分事件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孩子通过歌谣可以了解我国民间特有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以及特定季节的景物特征,以此激发孩子注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