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8日,中国饭店品质大会组委会发布了“中国饭店品质·尊爵榜”(第二榜)四大类、共计家入围饭店的排名。第二轮评选以“文化与特色”和“价格渗透力”两项指标为评判依据,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入选饭店总体情况1不同等级城市饭店入选数量、占比按照3进2的比例,第二轮入选饭店来自国内1-4线城市第一轮上榜的家酒店。其中,一线城市晋级家,占比19%;二线城市晋级家,占比40%;三线城市晋级家,占比24%;四线城市晋级家,占比17%。
因二线城市数量多、经济发展相对均衡,成为入选饭店的主要承载区域,显示入选饭店分布与所属等级的城市数量成正向关联。
2入选饭店总体品质表现第二轮测评结果显示,入选饭店的平均达标率从第一轮的65.56%提升到了69.98%,提高了4.42个百分点。说明入选饭店在市场竞争群中表现突出,文化特色呈现出更加有效的消费品味。
二入选饭店价格表现价格不仅是酒店产品价值的表现,
更是酒店竞争实力与服务品质的标杆。
1不同等级城市房价表现、房价变化率:一线城市在价格指数上明显高于二线至四线城市;而四线城市所拥有的精选服务型饭店,因其产品的独特创造性、主题性和对生活消费新特征的匹配,使其文化特色价值得到一定层度的提升,并直接反应在市场价格表现上。
2不同类别房价表现、房价变化率:外国品牌连锁饭店平均房价高居各类别饭店榜首。单体饭店的市场价格表现超过了国内品牌连锁饭店,说明单体饭店同样具备做专做强的可能性;也标志着市场中仍有一批定位清晰、专业性好、品质水平高、竞争力较强的单体饭店竞争群体。精选服务型饭店平均房价仅次于外国品牌饭店,缘于以主题文化特色为主干的休闲生活类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愿意为产品溢价埋单。
3不同档次房价表现、房价变化率:奢华型饭店以外国品牌连锁饭店为主,其平均房价水平远远高于以中国品牌连锁饭店为主导的豪华型、高档型饭店。除了品质保障能力强、水平高外,也因其占有了诸如位置、投资、政策等优势资源,在市场中形成了有效的话语权。
三入选饭店文化特色表现价格体现了饭店的高度,文化则体现了饭店的厚度。品质饭店自然需要内涵,有内涵的饭店才有深度,有故事的饭店才有温度。
第二轮启用了“文化与特色”评选指标,其目的是测评各饭店对文化历史的传承、对历史积淀的挖掘、对主题创意的展现、对人文环境的尊重。
1、不同城市饭店文化特色表现:从测评结果来看,入选饭店总体表现值得肯定。一线城市的饭店表现最好,得到了85.13的均值;三线城市最低,为80.60。
2、不同类别饭店文化特色表现:外国品牌连锁饭店在文化特色方面表现依然领先其它类别的饭店,体现了其对文化特色的精心提炼和有效植入。中国品牌连锁饭店紧随其后,单体饭店相对略低。
3、不同档次饭店文化特色表现:奢华型饭店文化特色均值达到85.47,显示了超高端酒店不仅仅投资大、设施设备昂贵,其品味也表现得鲜明。豪华型饭店紧随其后,均值为82.77,以四星级饭店为主流的高档型饭店文化特色表现较弱,品味不足。
四入选饭店品质指数表现1、不同城市品质指数、品质达标率:一线城市饭店品质表现继续提升,达标率由第一轮的66.%上升到了72.%,达标率保持第一;二线城市名列第二,达标率为70.%,四线、三线城市排名在后。
2、不同类别饭店品质指数、品质达标率:精选服务型饭店第二轮平均品质指数继续保持第一,达到77.%。其它类别饭店的品质指数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缩小了和精选服务型饭店的差距。
3、不同档次饭店品质指数、品质达标率:从档次来看,精选服务型饭店继续坐实了品质得分率77.%的头把交椅。奢华型饭店以74.%的指数快速拉近了与第一名的距离;豪华型、高档型饭店以相差约10个百分点落在后面。
总体来看:
1、第二轮入选的家饭店,是从首轮入选的家中,按照3进2的比例择优产生,整体代表了中国饭店业更高的品质水平,充分反映出中国饭店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果。
2、外国品牌连锁饭店整体品质水平较高、品质一致性强;精选服务型饭店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文化主题的有效挖掘,其品质表现可圈可点。中国品牌连锁饭店和单体饭店同质化程度较高,供需不平衡造成市场竞争激烈。
3、一线城市入选饭店平均房价预期上涨明显,意味着这类区域的市场出现了回升迹象。又以外国品牌连锁饭店为价格上涨主流,说明高端饭店因城市等级不同出现了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的现象;其中也不排除“营改增”的因素。
4、四线城市以精选服务型饭店为代表的群体,其房价预期出现了下降,意味着产业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