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赛场争金夺银,中国传统的培养模式统称“举国体制”。在浙江,新型的“体教结合”育才模式,正在探索与前行之中。
诸暨,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县级市。越国古都,人文荟萃。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同时又是教育重镇。诸暨有家民企海亮集团,实力跻身全国五百强。23年前,海亮集团办起教育;眼下,海亮教育总规模达6万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
海亮教育有句响亮的口号:人皆英才,人人成才。体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海亮也能培养出体育人才!海亮教育发心要亮剑竞技赛场。
诸暨海亮教育园是“海亮体育”改革的出发地。占地亩,投资26亿,学生1.3万余名。体育场馆设施比肩县级综合性体育中心,包括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击剑馆、射击馆,还有网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场馆设施条件优渥外,选材范围广是最大的优势。“从内部来说,6万学生都是遴选的对象;学校之外,只要足够出色,海亮体育也欢迎。”海亮教育总校副校长张伟峰,显得底气十足。
修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海亮教育与诸暨市体育局合作,建立田径、游泳、射击等7个项目的训练基地;还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浙江海亮教育NBA篮球精英训练中心,成为NBA在中国的三大青训基地之一。目前,各项目在训运动员达余人,还在不断扩张壮大中。
民办教育办竞技体育,让很多原本运行的机制障碍迎刃而解。譬如,资金投入的保障以及灵活性。以今年为例,预算投入万元,包括设施设备、训练伙食,以及特招生费用减免、教练引进。体育特长生按照水平高低,最多每年可减免学费5万,这是极大的诱惑;教练员的高薪引进魄力也很大,一位曾培养出多位奥运选手的金牌射击教练,前不久辞去公职正式加盟海亮教育。科医保障方面亦是如此,引进游泳奥运冠军叶诗文的康复治疗主管医生蔡宝生,设立“康复治疗名医工作室”。
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学训矛盾得以极大缓解。海亮教育旗下的所有运动员,均安插在不同的行政班,与普通学生享受同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如果备战、参赛与文化课教学冲突,通过开设“周末课堂”“远方课堂”及时补课,确保“一手抓体育训练,一手抓文化学习”,两不误、两促进。而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一贯制教学,又有效避免体育训练因升学等问题而不得不中断的尴尬。
海亮教育办竞技体育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培养、输送体育苗子,尤其是不错过每一个有体育禀赋的孩子成才的机会。组建学校运动队也有效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今年暑期就承办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比赛利用现有学校体育场馆,吃、住安排在暑期的学生餐厅与公寓。因此,海亮教育的运动队不光坐镇主场,获得与全国体育健儿交流、切磋、比拼的机会,学校通过办赛还实现了“略有盈余”。
当然,“略有盈余”并非最终目的。这只是海亮教育提出的“走出前人未走的校园体育之路”战略构想的小窗口。张伟峰坦言,教体合一、固本强元,能够让海亮教育更具内涵,更能可持续发展。他打了个比方,“经过多年的坚持,如果有海亮教育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站上国际赛场领奖台,那将是海亮教育的成功、也是中国体育的成功,这样的荣耀无论投入多少都值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张伟峰说,“企业埋单”是自觉行动,同时需要得到更多、更及时的“政府指导”。这样的“指导”,无论政府还是体育部门当然乐意。诸暨市体育局局长楼奇灵,从最初海亮的设想谋划到现在探路前行,一直是坚定的力挺者。他认为,民办教育参与办竞技体育,场馆设施更优、选材机制更活、师资薪酬更实,尤其是缓解学训矛盾的痛点举措多、效果好,“县市一级新型的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勾勒出的理想模样。”楼奇灵也表态,政府、体育部门不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当好“店小二”。他透露,诸暨市财政正在制定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奖励办法。
竞技体育的育人模式,政府、体育部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同行也才能走得更远。
媒体视角·“社会力量办体育”浙江行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