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诸暨的这所学校,将ldquo非遗r

上周,诸暨市次坞镇小的同学们走出课堂,与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诸暨美术教育团队老师们一起走进国家级古村落次坞“里祠堂”,在非遗传承人俞春罗奶奶的指导下上了一堂生动的“花果”制作实践课。

“万事万物都是从圆开始,揉面团时要先拉伸,力道由大到小地进行揉搓……”俞奶奶一边用手中的面团做演示,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花果制作方法。揉粉、团搓、卷捏、剪刻、蒸制,每一道工序都有着看似简单却趣味盎然的小窍门。

短短几分钟,她已完成了好几个造型各异、形状精美、栩栩如生的“果果”。

看了俞奶奶的展示,同学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纷纷学着俞奶奶的操作尝试制作。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形状各异的花果:花轿顶、百财果、如意果、锦鱼果……蒸熟后的花果更是色彩丰富,不少同学表示舍不得吃掉自己制作的“花果”,想带回家给父母尝尝。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非遗传承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成为‘非遗’粉丝。”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核心组成员王大根教授说。

一直以来,将“非遗”发扬光大是个难点、痛点:一旦现有的继承人故去,这门手艺就会遭遇断档失传的可能。

近年来,诸暨市次坞镇小致力于“非遗”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探索新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传统与时代的融合与创新,激发学生“非遗”的情感,使“非遗”薪火相传,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相关

阅读:

宁海的这所学校,这样感受春天的味道丨课堂

10岁的他们,独自徒步行走8公里丨课堂

出   品:《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

责任编辑:张怡忱

监   制:吴志翔

投稿邮箱:zpjiaoshi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yy/28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