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线五泄、北线白塔湖美丽乡村景观区建设走向尾声,美丽乡村升级版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我市在新村工程“轮一遍”普及打底的基础上,实行串线提升,年始有序启动东西南北四个“美丽乡村”景观区建设,4年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相关镇乡、村同步配套投入资金。 美丽乡村景观区建设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总体要求,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规划体系,编制具有诸暨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整乡整镇建设美丽乡村。年-年,重点推进以东白湖为核心的山水风光、明清古民居区块和以香榧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农耕文化区块的美丽乡村建设;—年,重点推进以五泄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农家乐园区块和以白塔湖湿地为核心的湿地风景、现代珠乡区块。目前,各项建设项目如期推进,东西南北四条线精彩绽放。到年底,四个美丽乡村景观区将全面建成。
东线 榧林茶园农耕味 美丽乡村东线是以香榧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农耕文化景观带。 东线包括赵家镇和东和乡,这里盛产香榧、茶叶、板栗、象牙笋等,森林覆盖面积也很高。这一区域将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通过进一步的景观规划,旅游业将得到更好支撑。而通过村庄的立面处理、设施更新、公共空间塑造等,这里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提升。 根据规划,赵家镇重点发展“一轴四区”,一轴为赵家镇集镇入口——榧王村——宣家山的景观生态轴,四区分为樱桃种植区、茶叶种植区、竹子种植区以及香榧种植区,构筑“落英缤纷、幽静典雅”的乡村景观意向。东和乡则发展“一轴一区一街”,一轴为依托十里坪茶叶基地环线形成的生态景观轴线,一区为十里坪有机茶种植区,一街为十里坪文化风情街,营造“清溪·阳光·茶香”的乡村景观。 赵家镇内有不少建筑为近年来新建的楼房,部分外立面贴有马赛克等材料,也有不少建筑物外立面陈旧破损。在对外立面的改造中,吸收了江南建筑的元素,色彩以灰、白、青为主,并将一些房屋由平顶改为瓦坡屋面等传统结构,通过建筑立面和庭院围墙改造,赵家镇泉畈村的整体风貌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作为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公厕、垃圾房等也在这次的改造范围内。在村外景区的主要活动场所建设较高标准的公共厕所。为了与周边房屋风格一致,垃圾箱的造型也采用仿古式。在各个村的主要道路以及各功能区的分岔口旁,均设置交通路标标识,指名景点方向。 十里坪村文化风情街北起十里坪村村口,南至太平桥下,功能定位为茶文化展示、茶叶销售以及品茶休闲等。沿街进行绿化、围墙整治,对仿古护栏进行改造。村子的景观改造包括添加绿化、廊桥修缮、休闲点修缮、河道清理等,在修缮老建筑时,采用仿古手法,加入当地传统的乡土建筑元素。
南线 山水古居展新韵 南线是以东白湖为核心的山水风光、明清古民居景观带。东白湖沿线的特色可以概括为“清幽、闲适、野趣”,在对东白湖沿线的规划设计中,既保留现在的生态面貌和人文环境,又注重结合时代特征对沿线特色村庄做历史脉络式的演绎。这个区块有两条特色各异的线路,一条从东白湖镇入口至廖宅村沿线,终点在东白山,这条线以山水风光为特色。另一条线从殿南村至斯宅千柱屋,以斯宅文化及明清古民居风采为特色。 两条线的几个村庄经过美丽乡村的创建,沿线建筑立面、河道景观等已有一定基础,但是沿线的自留地、农田、建筑等景观有待优化,斯宅线沿线也无突出的景观亮点。 在农村,不少房前屋后都有自留地,用来种植蔬菜,路边的自留地往往会有泥土流到路面上。这次改造,将一些板块不清的自留地设置挡土墙或围栏,并配置绿化或农作物。而在道路沿线一些废弃的小型地块,则补植绿化。
斯宅文化是南线的特色,对其的改造升级包括斯民小学地块、千柱屋地块以及沿线的景观视觉引导小品。东白湖斯宅门前畈有一座小洋楼,中国现代作家、临水照花的才女张爱玲,当年曾经在这里边住过一段时间。近年来,特意从上海、杭州跑来斯宅村寻访小洋房的人增多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小洋楼改造也不可或缺,道路铺装、石桌石凳的设置,让古楼有了新的韵味。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千柱屋虽然保存完好,但周边的建筑、河岸、庭院、围墙等与之并不协调。改造时以保护千柱屋传统形态为主,将周边建筑改造成风格一致的农家院落,供游客餐饮、住宿。对于与千柱屋隔岸相望的现有农家乐,则统一改造外立面。 在东白湖沿线,有千柱屋、笔锋书院、棋盘街、发祥居、十里红妆、华国公别墅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景点,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沿线景观引导标识必不可少。今年年底前,在沿线的重要节点、村口、公路交叉口等位置,设置引导牌、导向标识等80多块,方便了游客游览。
西线 七彩之路踏歌行 初冬时节,一路向西,白色外墙黑线勾勒的乡村民居掩映在七彩的树叶中,一路风景一路歌。以五泄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南方水果、农家乐园区块美丽乡村线路恰如一条七彩之路,长19.2公里,主要经过五泄镇、草塔镇、同山镇三个镇和10个行政村,覆盖区域面积49.13平方公里。 五泄、同山、草塔三个镇丰富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资源为建设美丽乡村西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五泄十四都村有明清古建筑群马鞍山古建筑群和周氏宗祠,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口皮纸;草塔镇是我市三大古镇之一,上下文村蓝莓基地初具规模,游客络绎不绝;同山镇时鲜水果和高粱美酒享誉市内外,丽坞底村是我市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创立地。 外墙立面改造、庭院围墙改造、道路铺装改造、节点建设……随着近两年美丽乡村项目的层层推进,西线风光独好。
在外墙立面、庭院围墙改造中,导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传统建筑中保荐较好的建筑进行简单粉刷修补。拆除与原建筑风貌不协调的临时小建筑及建筑装饰,粉刷修补墙面后,增加门楼、窗檐、踢脚线、墨线等装饰。建筑距道路较宽的地段,设置院墙或花坛。改造完成后,村庄在古朴中增添了一丝韵味,不仅让游客觉得赏心悦目,而且让村民们也啧啧赞叹。 利用原来道路修建自行车绿道。整条美丽乡村景观线突出“绿道”的理念,突出乡村休闲健身游主题,将配以自行车租赁点、标志标线等绿道元素。 水墨印象上下文、古风悠悠藏绿村、古村觅源入同源、峡谷寻瀑到前泄……美丽乡村西线依据每个村的特点,个性化打造主题景观,或以自然之景,或为人文之趣。亲水台阶、观景走廊、景观大树、民居大道……村庄节点如点睛之笔,营造出乡村的诗情画意,给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 骑上自行车,向西走吧,绿色的标志标识一路指引你向前探究更美的风景。
北线 湿地珠乡显风情 北线以我市北部白塔湖湿地风光、现代珠乡为核心,包含阮市、山下湖、店口、枫桥等镇的3个重点村和8个沿线村,核心区全长18公里。在对北线的打造中,主要分为湿地背景配套、现代珠乡人居、特色美丽乡村等几个部分。
枫桥到山下湖沿线垃圾站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两个公交候车亭,沿线村庄开展立面、围墙改造和四乱整治,整条线路显得整洁有序。
陈家村是陈洪绶故居,此次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内池塘进行景观改造,道路铺装,为古村增添了亮色。在山下湖镇新桔城村,改造方案根据珠乡当地的特产,在村入口处运用蚌壳元素设计了标识小品和路灯,并将原来单一的小灌木重新修整,增加小乔木、花灌木、球灌木等植物,丰富了绿化的层次感,让人一到村口就感觉焕然一新。村内环绕池塘的道路实施白改黑,铺装步道,配置石凳、长廊、树池,为村民提供了休憩的好去处。 阮市镇金家站和何家山头村在原先四乱整治的基础上,沿白塔湖堤岸设置了侧石,绿化间植桃花、香樟,建设了生态停车场,配置了标志标识。这次改造,将朱家站——何家山头水路游线打造成“湿地中的一抹亮色”生态花卉长廊道,原生态的美景也将成为拍摄婚纱照的好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