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5月至6月,30位全国知名作家分批来到诸暨采风,用全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创作出了30篇文章,书写着诸暨的情与美。如今,这30篇文章汇集成册《清气满乾坤·作家笔下的诸暨》,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诸暨。
此外,我们还从《清气满乾坤·作家笔下的诸暨》一书中挑选了20篇文章,并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播音员肖玉为之朗读形成一本有声读物——《听见诸暨》。
小编将一一为大家带来这20篇关于诸暨的“声音”,诚邀大家一起倾听诸暨。
▼
左图为《清气满乾坤·作家笔下的诸暨》书籍;右图为《听见诸暨》。(朗读音频刻录在光盘里,随书附赠。)
请欣赏第二篇
《梅翁王冕》
梅翁王冕
陆春祥
王冕有许多别号,我喜欢带“梅”的三个:梅花屋主、梅叟、梅翁。种梅,写梅,画梅,梅成了他一生中须臾不离的亲密爱人。
王冕祖上虽然也算宦族,可他却是田家子,贫穷得很,桥亭村,他的祖居背依郝山,屋前面是一大片广阔的农田。七百多年前,王冕就出生在这座茅屋里。
王冕禀赋特异,据说他未满周岁就张嘴讲话,三岁就与人对答如流,王氏宗亲都将他视为神童。家贫要谋生计,父亲派王冕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边听学生读书,晚上回来,父亲问:牛呢?哎呀,忘记了!王冕自然挨了一顿暴打,打过之后,王冕还是依然如故,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牛上。还是王妈妈懂儿子,既然小王冕如此地喜欢读书,那就让他去读吧,离家不远的衣僧寺,寺中有长明灯,那里可以读书的,自此,寺庙里,佛膝上,有了一个小王冕,他在佛的陪伴下,快乐地沉浸在求知的海洋里。
这样的好学精神,感动天地,小王冕变老王冕,变成了博学的画家、诗人,于是就有了流芳的《墨梅》画和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画梅写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王冕深深懂得梅花的品格。
爱梅大有人在,南宋的诗人张鎡算是极致。南宋周密的笔记《齐东野语》卷十五,有《玉照堂梅品》,写了张钟情于梅的事情,他特地制定了五十八条护花策。
梅是有生命的,鲜活灵动,许多人喜欢梅,但不一定懂梅。对于折花,插瓶,拉狗屎,晒衣服等不文明行动,梅花会感到屈辱。梅花甚至都讨厌恶诗,讨厌谈论时事,当然,它喜欢宾客能诗,喜欢名笔传神。
然而,张鎡是有名的富家子弟,有钱有时间,而王冕和他不完全一样,他喜欢梅,更多是以梅花的品格来修心修身。
四十岁时,北上游历后的王冕回到枫桥,在九里山下买地筑屋植梅隐居。那数千株梅花,五百株桃杏,充填着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什么科举,什么功名,都在梅的清香面前一边去吧,梅已经幻化成他笔下的《墨梅》、《素梅》、《红梅》,还有汪洋恣肆的《梅先生传》,包括北游期间,他写下的大量游记、写景、叙事、抒情诗篇,都达到了元代文学的顶峰。
我猜测,博学的王冕,一定读过周密的笔记,他知道,梅花只是一个象征,他的梅花诗文画,也是象征,自喻,墨梅尽抒我意,我是王冕,我是不会向世俗献媚的!
我看到了一块长条石碑,上书“踪寄白云”,当地文史工作者说,这是仅存的王冕手迹,它是在王冕的隐居地被发现的。
看着石碑,望着王冕故居后的郝山,那数千株梅林、桃杏林上空的白云忽然漂浮升腾起来,梅花屋主,或者梅翁,或者梅叟,正扛着锄头,悠闲地行走在花树间,手一下一下地撩着撞他面的白云,他每天都去视察那些梅伙伴,细细地锄草培土,和它们倾心交流。梅的四季,就是人的四季,梅心也如人心,你懂的,所谓诗画,那只是心灵的喷流而已。
一天劳作结束,布衣梅翁,回到茅屋,开始了他的另一种精神日常,铺开宣纸,倒上墨,挥笔,唰唰数下,一副墨梅图唤出,拿过印泥,盖上花乳石闲章,梅翁低声吩咐老妻:明天拿去换米吧。
王冕笔下的梅,枝梢遒劲,千花万蕊,骨格清健,神韵俊逸。整个元明的艺术天空,顿时明亮起来。
让我们一起倾听!
……
来源: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赵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白癜风复色白癜风公益亲诊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