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题字
蒋勤勤版《西施》
苎萝山下,浣纱江畔,西施故里;绝代美女,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美人居之西施故里诸暨篇》▲
西施,名夷光,
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她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故里诸暨西施殿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西施故里诸暨西施殿
如今,西施在诸暨,被人们称为“西施娘娘”,俨然已成为了许多诸暨人心中的“保护神”。
人们为了纪念西施,还为她在浣纱溪畔修建了“西施殿”,每天来往参观者络绎不绝。甚至有外国友人专门跑到诸暨城南的苎萝山下为祭拜她而来。
西施对诸暨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西施故里诸暨苎萝亭
西施:诸暨人民的心念乡愁——《古往今来说西施》序文
周国富
“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是诸暨文明历史的源点,是诸暨建邦立县的根本,是诸暨人民的心念,是诸暨旅外人士的乡愁,是始终闪耀金光的精神财富……其历史文化价值、综合意义,无可估量。
回望越国余年历史(约前—前年),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有相当长时间以诸暨为中心展开。如浙江历史上最早的外交特使,《竹书纪年》上所载的周成王二十四年,于越派到周朝去的那位“于越来宾”,就是从诸暨出发的。越国都城在诸暨境内,史书所载,遗址可觅的至少有三处,即埤中、大部、句乘。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考证其源流:越国都城后来从诸暨山麓之地迁到冲积平原会稽(今绍兴),在会稽建立新都。越国由衰转盛,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众志成城,终于兴越灭吴,成就了历史大业。
“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源地的浙江,尤其是绍兴市和诸暨市,理应重视“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的整体布局和谋划。譬如说,诸暨与绍兴这两个越国古都建立之地应紧密联动,系统研究;西施在浙江、江苏乃至全国影响甚大,我们可以由诸暨为源点,将绍兴、萧山、德清、桐乡、海宁、嘉兴、湖州、苏州乃至无锡、山东的“西施文化线路”串联起来。这条路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与京杭大运河并向而行,如果整体向国内外推介,传播弘扬西施文化,相信无论从增强文化自信,还是从经济价值上,都会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文明风采。
陈侃章先生这本《古往今来说西施》有诸多亮点。例如所作《西施传》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展开,无论是引用史料的丰富性,还是论述逻辑的严密性,都可称得上有所超越前人的。它以西施为中心,显现了郑旦、句践、范蠡、文种系列先贤的“群像”,说明“兴越灭吴”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整体。又如在历代众多史书地志典籍中,选录了东汉至现代关于西施、郑旦出自诸暨的条史载和资料,将这些文献资料有机串联,系统展现,可以一目了然;还将南起诸暨,北迄苏州,西施由越入吴之路的有关古迹和传说作了挖掘梳理,充分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先人的深厚情感寄托。尽管越国历史久远,但西施、郑旦以及允常、句践、范蠡、文种、计然、诸稽郢、皋如、欧冶子等先贤,智勇远谋,力挽狂澜,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不世功臣。
当代历史文化界,地方史志界一定要尊重和敬畏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真正珍惜、维护珍贵的历史资料。切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抵制和抨击一切历史文化造假的卑劣行为,为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在时代的进步中实现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成绩。是为序。
年9月本序作者:周国富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中共浙江湖州市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
当然,西施不仅仅属于诸暨,也属于每一个听过她传奇故事的人。她身上流传的故事,比传说更传奇。然而历史中真实的西施和我们听到的西施似乎并不太一样。
蒋勤勤版《西施》
比如:
◆西施不是浣纱女?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使相者国中,得苎罗山鬻薪之女。”
西施不是生活在水泽边的浣纱女,而是深山老林中的砍柴妹。
蒋勤勤版《西施》
◆西施在去吴国途中曾产下一子?
《汉唐地理书钞》所辑《吴地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翻译过来即是:西施一行人前往吴国,两三百里路走了三年,期间西施产下一子。当然,这个说法就很野史传奇了,看看就行,不必当真。
蒋勤勤版《西施》
◆西施的结局?
《吴越春秋?佚文》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这两段关于西施结局的记载完全相反。
第一种说法是吴国灭亡后,西施作为政治牺牲品被沉江而死。
第二种说法是西施范蠡私奔出游,消失了......
......
关于西施的传说和野史太多,历史中真实的西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和范蠡之间是什么关系?她的结局如何?不要着急,答案都在下面这本书里了~
▼▼▼
年11月5日,陈侃章先生《古往今来说西施》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重磅推出。
这部作品史料扎实、图文并茂,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熔西施文化、越国史事的力作。全书收录历史图片50多幅,共计6卷、20万字。
书中影印了一千多年乃至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吴越春秋》《会稽记》《艺文类聚》《浣纱庙》《太平御览》《嘉泰会稽志》中许多关于西施、郑旦的记载,不少历史资料系首次被披露。
其中收录国家级、省级、府级、县级各级别诸暨苎萝山、浣江、浣纱石、西子祠庙的历史地图。关于西施的图文唯诸暨独有,殊为珍贵。
“诸侯兼并的春秋战国,吴越争战的干戈扰攘,把西施这位乡野村姑推上了历史舞台。从此,西施成了千古盛传的人物。”因而,陈侃章先生写西施,又不仅是写西施一个人,他笔下带出的是春秋战国,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台湾大学,浙江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教授都给予高度评价。本书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周国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朴民分别作序,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杨建新题写书名。
周国富先生说:“《古往今来说西施》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展开,无论是引用史料的丰富性,还是论述逻辑的严密性,都可称得上有所超越前人的。”
黄朴民教授说:“本书收罗汇集《佩文韵府》中西施、郑旦条目和西施、郑旦出自诸暨的条史载清晰,真实可靠,确实能够起到澄清真相,以正视听的作用,是可敬可佩的良知与学术担当。”
著名历史学家,长江学者包伟民教授说:“我要让我的研究生、本科生好好读读这本书。”
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吉军研究员说:“这部书影响深远,又是一部畅销书。”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陈谊博士说:“我特别喜欢用文献资料研究历史名人的书,而这在今天已不多见。”熔历史知识与文化启迪于一炉,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为一体,与风华绝代的西施作个心灵约会,这么棒的书,你或可在网上、在各大书店邂逅艳遇。
陈侃章
陈侃章,浙江诸暨市陈宅镇陈宅村人。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级(.3-.1)本科毕业。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先后在诸暨县(市)委办、史志办、组织部等任职。上世纪九十年代辞职下海,一直从事实业投资开发。曾出版《苎萝西施志》《飞将军蒋鼎文》《远去归来的昨天》《吴江年谱》等著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