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农科教学,开拓创新始终不悔
年9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老何牵头组建了园艺社团,并任园艺教研组组长。
老何觉得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上手快、干得好。为此,社团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先后开设了手工炒茶、植物识别、盆景制作、果蔬栽培、植株嫁接、插花艺术等教学科目,同时,大力开展以比点子、比技术、比素养为主要内容的比武活动,让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三农”。
社团成立至今已吸引了多位园林方面有特长的的学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三农”建设的专业人才。
尽责服务三农,一往情深不改初心
在学校平方米的实习大棚内,总能看到老何汗流浃背忙碌的身影,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老何和同事们不停地“捣鼓”新花样,开展教学研究。同时,他还订阅了各类农学类专业期刊,经常与高校专家、农业局农技专家保持密切联系。
老何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年他被聘为《农医生》网络平台植被专家,义务为全国农民朋友提供农技咨询。
在这里,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在何老师带领下正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现实。
让我们去看看老何他们的“植物王国”吧
???
在占地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连栋大棚内,果实累累,满眼绿色,生机盎然。有刻着“厚积薄发”、“恭喜发财”、“事业有成”、“一帆风顺”等字的南瓜,长得像帽子一样的南瓜,也有长得古色古香的仿古瓜,长满“西瓜皮”南瓜,半黄半绿叫鸳鸯梨,还有全身都是宝的蛇瓜……让人目不暇接。
这个玻璃温室和连栋大棚是一个省级实训示范基地。
学校开辟了蔬菜种植、水果种植、观光农业、盆景养护、盆花生产、多肉繁殖等功能区,提高专业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园林技术专业的师生经常们演绎“植物也疯狂”大戏。
同时,这儿也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室。
师生们研制的“植物墙”,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生态墙体材料提供新产品;用PVC管做成的水培循环系统,每两个小时自动灌溉,可以栽培蔬菜,也可以进行花卉苗木的快速繁殖,比土壤扦插提早一星期生根,具有较强的推广效益。
这里天天在上演“植物总动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下,不过要提前跟学校联系哦!
来源:教育局
供稿:王信江朱强
审核:杨均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