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根据浙江省卫计委要求,医院(医院和儿科门诊外)应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通知精神。从年5月1日起,医院将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儿科门诊除外),并严格控制急诊输液。
在多数欧美国家,医院常不设门诊输液室,临床用药,尤其是静脉输液的决策常常是慎之又慎的行为。而在中国,“输液见效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门诊输液特别抗菌药物的输液治疗,成为普遍现象。“感冒”要输液、肚子(胃)痛要输液、皮破出血了要输液等等,长期以来,对输液的危害患者不知道,医生不重视。其实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与药品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中,因静脉输液引起的约占60%。
通过输液,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另外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导致最后无药可用。
输液的风险风险一毒副作用
滥用抗菌药物,很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肾功能、血液系统的损害。
风险二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许多抗菌药物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风险三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此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风险四耐药
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人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
哪些情况需要输液?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真正需要输液:
1、不能进食。
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输液与否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患者就诊时输液与否由主诊医生根据疾病性质判断决定。如果患者医院看急诊或者住院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输注抗菌药物。
为什么门诊“儿科”暂时不停?因相对成人来讲,儿童体质和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发展迅速,儿科门诊全面停止输液还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医院将会采取确实有效措施,逐步减少儿科门诊的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比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