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熟悉的乡音让人想起故乡、记住乡愁,如今,除了说方言的人在慢慢减少,方言承载的一些传统文化、民俗、生活习惯等,都在慢慢消失,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学会后甚至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位老师,历时5年,将一位八旬老人的诸暨方言手写稿打印为电子稿,同时查阅、参考方言书籍,请教专家,增补、充实大量内容。在他的努力之下,日前,一部反映诸暨地方语言文化的书籍《诸暨方言》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他,就是牌头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黄钰锋。
”黄钰锋:牌头中学历史学科教师。
黄钰锋老师是诸暨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名师培养对象,日常教学中坚持“研教结合,以研促教”,是绍兴市首届历史研学共同体成员,课题、论文等屡有发表获奖。同时,对乡土文化一直怀有浓厚兴趣,是诸暨市宗谱协会会员,曾参与编写诸暨市乡土教材《诸山暨水诸暨人》,并进行了课题研究《乡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他所编的选修课程《清代人物漫谈》、《浙江民国人物漫谈》、《历代名相小传》、《历代名门家训》先后获得绍兴市精品课程,其中《历代名相小传》被评为省选修课精品课程。
“黄钰锋老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年秋,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钰锋老师去金华拜访黄河清老先生,谈起了两人的共同爱好——对诸暨方言的收集与整理。诸暨是古越之地,方言中保存了许多诸暨古代历史人文典故等珍贵内容,两人认为对它们进行收集整理,不失为一种对地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决定编写一本诸暨方言的书籍,让更多在外诸暨人留住乡音,把诸暨方言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年到年,经过整整四年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黄钰锋老师把黄河清的全部手写稿打印为电子稿。同时,他通过查阅、参考其他地区的方言书籍,并请教相关专家,进行收集、整理、编辑资料,增补、充实了大量内容。在市史志办的大力支持下,两个人精诚合作,几经披阅,历经几年,于年10月书稿付梓。
”““此本书稿的出版,首先得益于黄河清老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情的牵挂,多年在外,依然不忘乡音,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素材。其次要感谢史志办戚曹良副主任承担了审稿和安排出版等诸多事宜,并邀请了插画作者徐央绘制了精彩的情景漫画。同时要感谢杨士安老师、周煦凤老师等乡土史地专家的指导和修整。正是有了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才有了此书稿的呈现。”黄钰锋老师这样说,“虽然处于江南水乡,但诸暨方言全然没有那种吴侬软语的感觉,与周边县市的方言有着很大的区别,用诸暨本地话来讲就是‘硬邦邦’的。这特殊的语音,这特殊的腔调,映射着这一群特殊的诸暨人的特有性情。诸暨方言词汇丰富,语音动听,内容广泛。编写《诸暨方言》能让传统语言文化得到继承,也能供后人和对诸暨方言有兴趣的读者赏阅。”
”“《诸暨方言》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地方文化传承价值,此书已被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实验小学选定为选修课教材。诸暨市史志办副主任戚曹良说:“这是诸暨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工具书。”《浙江日报》、网易新闻网、浙江新闻网、绍兴头条网等对此进行了报道。
”供稿:牌头中学
编辑:宣建江邱圣地金建永
审核:杨明健王信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