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诸暨融杭特稿ldquo同城rdqu

“吾国斯文”第期:

诸暨融杭特稿:“同城”瓜熟蒂落“共融”美美与共

——在“与杭同城,互通共融”发布会上的“文化互通演讲”

斯舜威

按:年4月30日上午,“与杭同城,互通共融暨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在杭州奥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活动议程包括:领导致辞、文化互通主题演讲、交通互通主题演讲、教育互通主题演讲、医疗互通主题演讲等,中间穿插了艺术表演节目和项目推荐。我作了题为《“同城”瓜熟蒂落“共融”美美与共》的文化互通主题演讲。现将演讲提纲作一推送。

记得在年12月20日召开的“诸暨发展大会”上,诸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北承南接”战略构想,仅仅过了16个月,今天在“与杭同城,互通共融”暨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上,我们分明看到杭州和诸暨正在大踏步走到一起,“融入杭州”不再是梦想,而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两个城市的交融,是互动,是共通,是和谐,是浑然一体。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文化的交融。

回顾历史,为“文化交融”做出杰出贡献的,首推西施。

从宋朝开始,她就成了西湖的“形象代言人”。“西湖+西子”的“策划方案”,出自大诗人苏轼之手。他的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诸暨的西施和杭州的西湖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西子,成了西湖的代名词;西湖,成了西子的化身。

直到今天,诸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西湖+西子”的无穷美感和魅力,意识到借助“西施”“西湖”两大强势IP来弘扬古越文化和西施文化的重要性。

为“文化交融”留下不朽功绩的,还有“诸暨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文化艺术巨匠,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

王冕曾多次在西湖流连忘返,他描写西湖的诗多达20多首(句)。

他写过《钱塘纪行》,陶醉于“西湖水昏迷钓船,南屏月冷啼杜鹃”之中。

他泛舟西湖,喝酒吟诗,坦言自己“烂醉西湖处士家,酒痕吹上水边花”“安得美酒三百船,与君大醉西湖天”“西湖湖上水如天,狂客长吟夜不眠”。

他往返于浦阳江和钱塘江,呼朋唤友,送往迎来:“去年送客西湖路,芳草落花春已暮。今年送客浦阳江,六月秋风吹柳树”(《送汪用衡北上》)。

王冕对“梅妻鹤子”的林逋情有独钟,两位相隔年的大名士在精神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在《素梅五十八首》中,他写到西湖和林逋的诗句比比皆是,如“转首西湖风景异,不知谁识老逋仙”“西湖昨夜笙歌静,相见逋仙是林中”。

我还想说,王冕以画梅著称,他画的梅自然大都是“吾家洗砚池头树”,是九里山的梅,但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也有不少画的就是西湖之梅。如《题画兰卷兼梅花》:“西湖昨夜霜月明,梅花见我殊有情。逋仙祠前尘土清,老鹤彳亍如人行。”

再来说说杨维桢,杨维桢是元代诗坛领袖,诗歌书画都卓有建树,在元代文坛独领风骚40余年。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首倡“西湖竹枝词”,不但自己带头创作,还汇编《西湖竹枝集》,使得以咏西湖为题的竹枝歌成为一种时尚。以杨维桢为首的“铁崖乐府诗派”,曾在西湖举行了一场有多位诗人参加的“西湖竹枝酬唱”,盛况空前,余韵不绝。

陈洪绶和杭州与西湖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密不可分。他的花鸟画老师是杭州著名画家、“武林画派”创始人蓝瑛。他在杭州学府里见到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像,多次去临摹。他经常在西湖泛舟喝酒作画,和张岱等好友在西湖流连忘返。西湖是陈洪绶的精神家园。直到年他去世前一年,中秋之夜还醉酒西湖边,带着醉意创作《隐居十六观》图册赠送友人。

以“三贤”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诸暨文化人,在汲取西湖山水灵气的同时,更为西湖山水增添文化意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喝浦阳江水长大,又得到钱塘江水和西湖水的滋养,然后再“饮水思源,还水于源”,这便是诸暨人的“融入杭州”,这便是地域文化心灵的碰撞,这便是美的交融。

他们创造的文化成果,为杭州增添了文化高度,更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史增添了广度和厚度。

这样的文化故事可以讲述很多,如书画名家余任天、收藏大家寿崇德,都堪称“文化交融”的典型。

文化是多元的,全方位的,不仅仅文学和书画是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成果,都必将凝聚为文化的结晶。

诸暨人和西湖的关系,也不仅仅只是泛舟喝酒、吟诗作画,更有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比如辛亥革命元老、曾任浙江都督的蒋百器;再比如张秋人烈士,他在年“四·一二政变”后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重整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组织,抵杭后的第4天,他发现有人追踪且难以摆脱,便纵身跳进西湖,把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塞到西湖的淤泥里。貌似平静的西湖,留下了张秋人烈士对党无比忠贞的“诗篇”。

我们不会忘记,在西湖畔的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有12座雕像,其中有4位是诸暨人。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史诗,与青山同在,与日月长存。

诸暨与杭州的关系源远流长,“融入杭州”的文化传统积淀深厚,当“与杭同城”成为一种发展战略和大趋势时,“文化融合”将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加大有可为。

“融入杭州”,是一个全新的文化课题,有着丰富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杭州正在步入新一线城市,正在走向世界,诸暨融入杭州,归根到底,也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诸暨人”在杭州拥有良好的口碑,已然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人们提到诸暨人,每每赞誉有加,诸暨人的豪爽、务实、抱团、重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各行各业的在杭诸暨人,都以自己实际行动,为“融入杭州”做出贡献。他们的业绩,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文化交融”的潮流,宛若浦阳江汇入钱塘江。

杭州是美丽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诸暨也是美丽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与杭同城,互通共融”的主旋律应该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诸暨人的个性特质、地域文化,必将因为“融入”而更加焕发活力,而杭州,也将因为诸暨文化的不断“融入”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融入”,迎接未来。

谢谢各位!

年4月30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xw/2707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