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关于诸暨的记忆

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505/4383451.html

关于诸暨的记忆图文:城市前半生

我自小生活在诸暨南门,关于年少的记忆,有当时城关中学经不起一摔的煤渣球场,有南兴路头上排成长龙的次坞打面店,有“大片”引进时总是一票难求的苎萝影城......

记忆,承载了彼时的情怀与期许。

这些年,常常去远方旅行,看过心心念的外面的世界,开始越来越对家乡好奇。诸暨的山水、建筑、人文,那些在以往未曾留意的风景与故事,在重新审视时总能发现别样的味道与风情。

▲陈宅镇的茶园,在春天时野樱缤纷。图片:城市前半生

▲璜山镇溪北村的老建筑,大气中带着岁月留下的温柔。图片:城市前半生

▲诸暨是篮球之乡,诸暨人对篮球有特殊的情节。图片:城市前半生

一座城市,也有她的记忆。

北京胡同的高亢婉转、苏州弄堂的吴语呢喃、武汉早市的热闹攀谈——这些都是城市独具特色的声音,它背后,是北京的「大气」、苏州的「雅致」、武汉的「江湖」...

诸暨的记忆在哪里?

1

诸暨,原名诸稽,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诸稽曾为古国。

▼相传诸稽是上古时人祝融之后所建,祝融之后封有八姓,其中封为彭姓者有诸稽、大彭及豕韦,各建为国。诸稽受封于浙,建立了诸稽国。以下引自《国语·吴语·疏》

「诸稽之裔,以国为氏。」

那时的诸暨人,姓氏中的氏叫诸稽。后来诸稽被越国吞并,越国一度将诸稽作为都城,越王勾践的儿子於睗以诸稽作氏。

▲在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越王者旨於睗剑,它与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齐名。者旨是越王於睗的氏,已经考证为“诸稽”在当时的写法,浙江省博物馆将其的读音标注为(zhuji)。在中国古代姓氏的传统中,姓是血源,是由出身的部落、国家的名称而来,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身份,是随主人的封地、爵位、官职或死后追谥而来,是可以改变的。这里用者旨(诸稽)作氏,很显然,当时越国的政治中心就曾在诸稽。

诸暨是越王勾践的福地,传说他被吴王追杀至勾乘山时,靠马匹倒退上山得以逃脱。而后卧薪尝胆,屯兵养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败吴王于姑苏而名扬天下。

▲勾乘山尚存退马坡、刀劈石和射箭岩遗址。当地盛传勾践及王坟岗传说,可见勾乘山在於越时期的重要地位。清光绪《诸暨山水志》卷五记载:"相传越王勾践曾栖于此。今岗上有古坟遗址,俗名越王墓。"岗上坟墓,传说是勾践之父允常之冢。图为勾乘山脚的蒋齐村。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宋.嘉泰《会稽志》

「勾乘山,在县南五十里。旧经云:勾践所都也。」

勾乘山位于诸暨市南,会稽山脉的东南侧,在唐宋时期,它是文化名山。彼时山上有勾乘寺,香火旺盛,鼎盛时期僧人达两百余众;山脚有杨典桥,两岸店铺林立,富甲一时。

有心人在桥旁栽种银杏树,距今已超过年。晚秋时,秋风乍起,杏叶辞树,如同下起一场金雪,「王者之山」在这大气磅礴中再露锋芒。

▲杨典桥位于现在的义乌市红枫村,在历史上,红枫村一带有时属于诸暨,有时属于义乌,但村中的人还是一口诸暨方言。图片:城市前半生

2

▼引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游览会稽山脉后,有感于此地的山川秀美,道出了别样的江南风情。

▲从会稽山脉的最高峰东白山望向诸暨,江山如画。图片:来自网络

▲东白山的日出。图片:来自网络

江南多水,而诸暨多山。

会稽山脉、龙门山脉绵亘于东南和西北两翼,作为诸暨的母亲河浦阳江与曹娥江、富春江的两座分水岭,将城市围成了一个盆地。

制图:城市前半生

四面环山,便四季有景,处处有别样的山地风情:

春时,陈宅野樱缤纷,山花烂漫;

▲陈宅镇茶园周围的野樱。图片:城市前半生

夏至,草塔林木苍翠,山寺生辉;

▲草塔镇西天寺。图片:城市前半生

秋到,应店街金风玉露,山色映天;

▲应店街镇灵山坞的银杏林。图片:来自网络

冬来,东白山银装素裹,山雾成凇。

▲东白湖镇东白山山顶的雾凇。图片:张丹阳

四面环山,也曾拉远诸暨与繁华世界的距离。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与世隔绝」的山野与歌舞升平的城市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景致。

▲五泄、马剑方向山峦起伏。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

山高而路远,虽有开辟浙东唐诗之路的雅致,骆宾王也叹「行路难」。

3

山之高,则有心之大;路之远,便更要走出山野。

山给予诸暨人豪爽大气、不惧吃苦、不计钱财的性格,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贵人」,闯出天地。

在东白山山脚的斯宅,至今还流传着斯元儒在太湖巧遇「金钩胡佬」,获赠百根金条的传奇故事。

▲大气磅礴的东白山。图片:韩风影视

后来他构建了「十湾十垅」的资源版图,成了江南巨富。在他看来:财富广聚、家族兴盛,要建一座恢弘的大宅。

于是,千柱屋在上林溪的拐角处巧夺天工、巍然屹立。

▲千柱屋的前面是上林溪,在两岸苍翠林木的目送下,远远地流向山外的世界。图片:来自网络

间楼屋,根柱子:合围式的建构围起了一个家族,把生活安静地揽进门内,「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站在屋前屋后,感叹这曾经“与世隔绝”的山野中,竟有这样的“庞然大物”。而屋内的角角落落,亦充满生活气息。图片:城市前半生

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精湛的技艺勾勒出一个个传说,把主人的精神世界融入其中,美轮美奂,意味深远。

▲精美的雕刻,就算在现代,也应是大家之作。图片:城市前半生

▼出自:《论语·泰伯》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斯元儒希望家族由此而兴盛,巧妙地将古语与自己的姓结合起来。他给这座大宅取名「斯盛居」。

▲斯盛居马头墙上有精美的细节。图片:城市前半生

相比于千柱屋,我更喜欢斯盛居这个名字。

它是宏大的,气势夺人,仿佛人立于世;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砖一瓦,将有棱有角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烙进每一个斯宅人的心头。

自此,光耀门楣、择术济人利世的理想在这里落地生根。

▲斯盛居细节中的故事,可能一天都看不完。图片:城市前半生

楼屋之大,更见人心之大。

斯盛居这样的大宅,在斯宅还现存14座之多;在诸暨璜山、五泄、次坞等地,亦有保存完好的大型古建筑群。

▲溪北村新一堂是溪北徐姓第四代徐宁(~)建于清乾隆末或嘉庆初的古民居,有大小房间85间、天井26个,从宅院规模可见当初人丁之兴旺。图片:城市前半生

▲新一堂这样的古民居,至今溪北村里还存有13座,保存相对完好,有继述堂、孝义堂、行五堂、燕翼堂、德馨堂等。图片:城市前半生

▲马鞍山古民居,又称谦吉堂,是诸暨市现存的最大单体古建筑。实际上,他比斯盛居还大。图片:韩风影视

▲家族聚居下的悠然生活。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每年春夏,五泄藏绿村的谦吉堂「门庭若市」:数十只归来的燕子在天井边上飞舞盘旋、呢喃软语,「一对对剪刀似的尾巴,倏的飞远了」......

诸暨人对家燕有特别的情怀:春燕、小燕、燕萍、燕丽......或者单名一个「燕」字。

以燕入名,是对家女最好的祝福和寄托。

▲谦吉堂舞动的燕子。图片:城市前半生

正所谓「燕子不进愁家门」。如今要见到那么多的燕子回归、筑巢,只有在厅堂敞亮、人心平和的山间大宅中。

▲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陶渊明《拟古·仲春遘时雨》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每年春天,那些老台门里、马头墙下沉睡的历史,也仿佛被这调皮的精灵们拨弄得鲜活起来。

4

燕子带来了诗意,也带来了好运。封建时代倡导「学而优则仕」,谦吉堂所在的五泄藏绿村于两百余年间出一品5人,二品9人,进士4人,翰林3人,举人23人......可谓灿若星辰。

▲五泄一带的龙门山脉。图片:韩风影视

诸暨的许多山村历来有耕读传家之风,人们坚信行囊里装着知识,才能走出山野;而深山幽谷,茂林修竹的山野「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是理想的读书地。

▲斯宅村地处山野间,在还没有工业文明的时代,这里离城市足够遥远。制图:城市前半生

在斯宅上林溪畔建了斯盛居的斯元儒,为了让子孙更好地读书,于后山建起一座笔峰书屋。

▲据说斯元儒为了让孩子们更用心地读书煞费苦心,一是请当地有名的先生来家塾教书,二是孩子们每天早上到楼上后,即让家人抽去楼梯,以断他们顽皮念想。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清《光绪诸暨县志——坊宅志》

「笔峰书屋,在松啸湾之麓。襟山带水,曲折幽邃,门前曲池,红莲盈亩,夹路皆植红白杜鹃,月季玫瑰,桃杏梅柳,灿烂如锦。」

如此林泉之胜,让斯家的风景与知识,审美与德行得以融会贯通。

图片:来自网络

书屋的建立开启了斯宅的黄金时代,自此,这个小山村的读书之风开始转向治学之盛。

年,笔峰书屋的学生开始满溢,贤士斯华国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重教之风,在畈地上建起家庙与学塾为一体的华国公别墅(象山学塾),以助族人求学。

▲此处"别墅"一词,实为"家庙"(香火)之雅称。图片:城市前半生

年,华国公后人斯仰止将象山学塾改为象山民塾。一字之改,私塾成了面向大众的新式学堂,这比清政府废科举、兴新学还早了一年。第二年,象山民塾改名斯民小学堂,成为诸暨第一所现代学校。

年,村民捐款建成斯民小学新校舍,校门上方请康有为题上「汉斯孝子祠」(斯民祖先为汉代著名孝子)五字。新校舍规模之大,建筑之好,环境之美均为全诸暨小学之冠。

▲斯民小学校门口康有为的题字。图片:城市前半生

▲据说梓树花开的时候,是斯民小学最美的时光。图片:来自网络

年,象山民塾的第一届学生蒋鼎文已位居国民党上将,他回到距离斯宅17公里外的家乡浬浦盘山村,建成当时省内乃至全国办学条件数一数二的盘山小学。开学之时,蒋介石题写了「乐育群英」金字红匾。

▲盘山小学所在的盘山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了5位将军,黄埔军校学员达20名。盘山小学目前还在使用。图片:城市前半生

......

如今,斯民小学里的那株梓树已与校园相伴百年;而那一批批曾经在诸暨山野中「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少年,已然以梦为马,功成于四方。

▼引自《诗·小雅·小牟》

「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人们见桑梓,总会想起父母,念到家乡。

▲图片:来自斯宅“十里红妆”

每年四月,春雨散落繁花,落花映红校园。那些逝去的时间,那些拉远的空间,仿佛又与母校、与家乡近了几分。

5

斯宅上林溪的水带着那里的书香,缓缓流入陈蔡江,又与源自岭北的璜山江相汇,最终在诸暨城南汇入浦阳江。

▲浦阳江潘,日光倾城。图片:程方程晓

▼引自诸暨牌头水霞张张洲先生的题迹

「嵊山不墨千秋画,浣江无弦万古琴」

张洲先生题迹中的浣江又名浣纱溪,是诸暨人对浦阳江流经诸暨段的「爱称」。

▲浦阳江在茅渚埠一分为二,西江与五泄江相汇,东江与枫桥江相合,最终它们又在店口镇相遇。图为茅渚埠桥。图片:城市前半生

浣江,这条诸暨人的母亲河,因为西施在江畔浣纱时鱼忘记游水,沉于江底的故事,又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

据说这世上所有与西施相关的事物,都与「美」密不可分。

▼引自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年前,东坡先生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施),来感叹杭州西湖之绝美;如今,诸暨人把「西施」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城市,也多了几分似水柔情。

▲浣江边正在录制关于西施的节目。图片:城市前半生

西施大街、西施大桥、西施大剧院,以及记忆中的西施商场,那些被「西施」命名的城市地标,承载了几代诸暨人的青春与骄傲。

▲夕阳西下,阳光正好把“西施大桥”四个字投影。图片:城市前半生

一年一度的「西施」马拉松,让诸暨速度与诸暨之美相得益彰。

▲马拉松爱好者经过西施殿。图片:城市前半生

而每天在诸暨与杭州之间穿梭的「西施号」高铁,把东坡先生的梦境,带入只需22分钟的通勤。

▲西施号高铁,每天在诸暨与杭州两座城市间对开。图片:城市前半生

「西施」的命名唤醒了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浣纱」则让这份记忆更加立体。

从幼儿园到初中,南门头的孩子们从记事起就和「浣纱」分不开了。

▲浣纱初中的早晨。图片:城市前半生

连接西施殿和西施故里的浣纱大桥,像一个明媚的音符,让暨阳大地几千年的历史,在浣江之上演奏出美好的旋律。

▲浣纱大桥与浣江。图片:城市前半生

▲黄昏的浣纱大桥。图片:城市前半生

桥下的浣江,流淌着诸暨人对西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成了最好的市民公园。

图片:城市前半生

事实上,西施与诸暨这座城市,就像穿城而过的浣江与我们脚下的土地一样,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早就已经分不开了。

▲有了西施文化的底蕴,西施故里自然是汉服小姐姐们拍照的首选。图片:城市前半生

6

浣江,出诸暨城北后左纳五泄江,右纳枫桥江。「五泄」与「枫桥」两个地名,也都与水有关。

▲五泄江的正源为五泄溪,过刘龙坪形成五级瀑布(五泄瀑布),五泄瀑布在多年前已是国内名胜。多年前,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五泄山水,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图片:程方程晓

▼引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水势高急,声震山外,望若云垂。」

五泄气势磅礴的五个瀑布成名已逾千年,郦道元、徐霞客、刘墉、唐伯虎等大家都曾到访,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

▲山间幽谷中泄下的银河。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寄情于山水,赞五泄为千古名胜;而我更喜欢枫桥江流域的诸暨人跨越千年的奋斗史。

▲枫桥江,由赵家镇的黄檀溪起源,经过枫桥镇、山下湖镇、店口镇,与浦阳江东西两江交汇,最终汇钱塘江流入大海。制图:城市前半生

枫桥江,正源在赵家的黄檀溪。它从香榧森林公园源起,汲纳了会稽山脉千年的灵气。

▲香榧树生长缓慢,赵家有千年树龄以上的香榧树多棵。图片:城市前半生

相传宋神宗时的兰台令史赵忭的后裔喜欢上了黄檀溪出门见山、开门临溪的山居生活,举家迁居于此。

▲从山谷中流向枫桥江的黄檀溪。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兰台是古代宫中藏书之所。当书香世家遇到空灵山水,自然有了极致的生活情趣。

于是,「磐石磊磊,醴泉清清」,黄檀溪有了诗意。

▲黄檀溪畔的东溪村。图片:城市前半生

智者乐水,亦善于用水。

据说黄檀溪沿岸的耕地是沙壤土,常常今日灌溉,隔日即为旱田。

聪明的赵家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建立了古井桔槔灌溉工程:一口井、一架桔槔、一丘田、一条渠道,便是一套只需一人操作的灌溉系统。

▲古井桔槔灌溉工程用“拗”作为打水工具,一块田一口井,一口井一座拗,拗由拗桩、拗横、拗石、拗秤、拗桶组成,利用杠杆原理打水。依靠工具,每个村民每天可打桶水,足以灌溉一亩田地。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黄檀溪沿岸的灌溉水井曾经多达上万口,每天数以万计的村民同时拗水的场景蔚为壮观;

如今它已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千年以前中国赵家农民的智慧得以惊艳于世人。

▲这些年赵家发展休闲农业,田畈里种满了樱桃树,每年3-4月,樱花盛开,绚烂无比。图片:城市前半生

当黄檀溪水带着会稽山脉与兰台世泽的灵气,与白水溪相汇时,它有了一个同样浪漫的名字——枫溪。

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明代枫桥籍学者骆问礼的诗歌

「临岐莫唱阳关曲,千古声歌在枫溪。」

相传旧时枫溪水上航运繁忙,暮秋时节,两岸枫叶似火,忙碌的行人与绚烂的红叶倒影在碧绿的溪水中,蔚成「越中奇观」。

▲枫溪与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隋朝时,行军总管越国公杨素征越州,在枫溪渡口建桥,桥东建枫桥驿,「枫桥」地名由此而来。

▲前些年,在采仙桥原址上,以古枫桥为原型的双拱石桥重新修建,以还原当时「桥东有驿舍,桥西为肆市,桥下设船埠,登桥可俯视枫桥全域美景」的盛景。图片:城市前半生

唐代开始,枫桥成为枫溪航运起讫点。彼时,绍兴称越州,金华称婺州,枫桥刚好处在「婺越驿道」隘口,成为「婺越通衢」。

正所谓「箬壳草鞋尖笠帽,千根扁担进枫桥」,航运与陆运的兴起带来了商业的兴盛,山货店、米面铺、造纸坊纷纷开张,千年以前就形成了三里长街。

▲图为青年街。图片:城市前半生

▲图为位于青年街附近的枫桥太庙,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作过抗日救国演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片:城市前半生

▲太庙屋顶精美的雕刻。图片:城市前半生

▼引自清.施沧涛的诗句

「枫桥西望近黄昏,灵气迂回散彩痕。」

枫溪的灵气不仅带来了人们的富足,还孕育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大家。因为他们的德艺双馨,后人称其为「枫桥三贤」。

年国家对世界范围内的珍品进行评定,选出件「国宝」,「枫桥三贤」的三件作品各占其一,可见他们在我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中的诗句曾经走红网络。图片:王冕——《墨梅图》

水有灵动,也有包容。除了商业与文化,「枫桥经验」早已闻名全国。

50多年前,枫溪边的枫源村人探索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模式,让枫桥这一片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土地,永远都有「平安」守护。

▲新修建的彩仙桥上的石狮子。图片:城市前半生

在彩仙桥上有两排石狮子,神情各异,憨态可掬,也像卫士般守护着新「枫桥」;

而古镇跨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安然地像桥下的枫溪水,灵气迂回、碧波荡漾、源远流长。

7

枫溪也叫枫桥江,当她流经地势较低的山下湖与店口一带时,先后与从茅渚埠分流而来的浣江东西两江相汇,江面变宽,水量变大,在东北面形成一个天然湖荡:

有「浙中小洞庭」美誉的白塔湖。

▲白塔湖的晚霞。图片:俞易丞

常言道:「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这天下翘首以盼的「湖田」,说的大概就是白塔湖:鱼米之乡、草木丰茂;碧波浩渺、洋洋大观.......

▲白塔湖全景。图片:来自网络

三江交汇、湖田共生,倚水而居的人们最「懂」水,过去的50年,他们以水为「墨」,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20世纪70年代初,店口人陈茂炯回新一村做五金,成为店口五金的领路人;与此同时,山下湖人何木根与何柏荣在屋后的池塘养下第一批可以育珠的河蚌。

▲店口“五金之父”陈茂炯。

▼引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浪涌已起,大潮将至,要顺势而为,当勇立潮头。

在店口,五金厂没有启动资金,就发动队里上山砍柴几十万公斤卖给锅炉厂;生产队没有加工技术,就组织年轻人去外地学;产品没有订单,就发动群众到全国的角角落落跑供销......

▲当时的家庭作坊。

在山下湖,几乎家家都开始养珍珠。学习育珠,到全国跑销也成了当时的潮流。

▲山下湖当时分西江和泌湖两个乡,到年的时候,两乡80%以上农户都开始养殖珍珠。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至80年代末,不到一万户人家的店口镇已有五金加工厂、五金店多家,山下湖(当时西江和泌湖两个乡)年产珍珠超过20吨。两地逐渐成为诸暨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见证创业史的店口老街。图片:来自网络

▼引自庄子《逍遥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做生意,还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90年代初,为更好地壮大店口五金产业,当时的店口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发动社会力量集资1.4亿元,打造了店口五金的金名片——中国南方五金城,成为全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地。

▲中国南方五金城落成之时。

聚沙成塔,五金城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互通,一个个小作坊、小商店,在此发生了聚变。五金城建「城」第一年,实现交易额超过13亿元。

从此,店口进入了「建市而盛」的时代,汽配市场、水暖市场、铜材市场、联托运市场......到年,已进入全国强的海亮集团投入近10亿人民币,建成华东水暖汽配城。

彼时,山下湖的珠宝市场也刚好进入了第六代。六代市场的背后,是政企共同的胆识、魄力与担当。

▲华东国际珠宝城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图片:来自网络

▼引自庄子《外篇·刻意》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有了财富,便有了想法,但资本的洪流中,店口与山下湖的大多数企业家依旧能坚守主业。他们深知:主业是根,根深才叶茂。

年,随着露笑集团在深交所过会,店口本土培育的A股上市公司已达4家。企业家们拥抱匠心,海亮的铜加工、盾安的制冷元器件、万安的汽配、露笑的漆包线成为代表店口速度的四个引擎。店口由镇向「城」开始转变。

▲城店口。图片:来自网络

水流不腐,人动不怠。在山下湖镇,从珍珠市场到电视购物到电商到直播,以集散地珠宝城的产业链作为基础,山下湖人与时俱进,抓住了每一次商业模式变革的机遇。

▲年,“珍珠哥“因为开蚌直播成了网红,半年销售超过万。图片:来自网络

▼引自庄子《秋水》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蓝海虽远,但顺势而为,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50年风雨,当初许多盯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与他们的后代们,已经成为全球视野的企业家。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来日,锦绣前程。水的归宿是大海,人的归宿是大道。

▲浣江春色。图片:城市前半生

去年春时,我再一次来到浣江边,眼前油菜花黄,晚霞把江水映成了暖色。

「浣江无弦万古琴」,那已不仅仅只有西施的传说,更是一方水土的滋养,一片文明的流转,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从诸暨带走枫桥江、五泄江、陈蔡江、璜山江的水,以及这里的骄傲与倔强,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8

由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特征,关于诸暨的记忆,和山水是分不开的。它们千回百转,烙进心中,成了诸暨人的一股劲儿,一股敢想敢做,还要把事情做好做大的劲儿。

带着这股劲儿,爱「建大屋」的「匠人」王苗夫在姚明登陆NBA的同年,凭着公司建设的杭州第一座智能化高档写字楼——耀江发展中心大楼项目,为建筑之乡捧回第一座鲁班奖。

图片:来自网络

热心做教育的冯海良带着一手发展起来的海亮教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面向全球的「中国民办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

▲海亮教育园占地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投资超26亿元人民币,是全球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园区之一。图片:程方程晓

爱梅如痴的斯舜厚在斯民小学背后的自留山上种下多株梅花,不收门票,只为将王冕画中的良辰美景留给世人。

▲斯舜梅园红梅开时。图片:城市前半生

不忘使命的枫桥派出所几代民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枫桥经验的内涵,「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成为全国基层公安队伍学习和践行枫桥经验的标杆。

▲年3月,公安部印发《关于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意见》提出创建一批党建统领、民意引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1月,首批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北京揭晓。图片:来自网络

也是凭着这股劲儿,专注于做袜子的80后钟耀栋,聚焦于数字化、互联网化,在五泄江畔的国际袜都大唐开拓着传统产业再创业的新征程,他要做好诸暨人自己的袜子品牌。

诸暨人自己的袜子品牌——Caramella。图片:来自网络

专注于互联网的80后马飞放弃了蚂蚁金服的期权,带着浙大读博的校友和新生态、新渠道来到山下湖,作为新诸暨人见证着珍珠小镇的蝶变。

▲山下湖珠宝城已经成为珠宝行业淘宝直播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而年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中,那群在寒夜中敢于一声令下宣布赛事照旧的决策者,那群通宵奋战全面做好各项保障的筹备者与志愿者,以及那群在第二天顶着化雪的严寒一往无前的奔跑者们,是这股劲儿最好的体现。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切,也将在几十年后成为新一代诸暨人的城市记忆。

▲夕阳下的陶朱山。图片:城市前半生

如果时间是一条河,记忆就像远方的点点白帆,当我们乘上帆船向过去的人们挥手致意时,未来的他们也在身后悄悄地盼着我们。

如果时间是一条路,记忆就像投射在沿途杉树上的光影,光影斑驳,但已成过往;人生太短,还需要继续赶路。

光阴荏苒,诸暨人依旧在路上。

▲街亭许村,诸暨最美公路。图片:城市前半生

-END-

城市前半生

城市前半生、部分来自网络

城市前半生·故事

诸暨80后的创业故事

城市前半生·中国

带着温度的城市样本

一起找到老城的温度

城市前半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xw/24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