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城店口店口有位英烈被称为讨蒋急

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今年是蒋友谅烈士为国捐躯,英勇就义九十周年。他是诸暨的一位著名烈士。因革命活动在外省,牺牲在武汉,随着时间的消逝他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淡忘。为弘扬烈士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英雄事迹,笔者将收集到的史料,经辨析后梳理成文进行宣传。表达同村人对烈士的敬意和纪念。

诞生在店口镇七里村

蒋友谅原名有良、友亮,入黄埔军校后改名友谅,年诞生在店口镇七里村一户经济并不困难的书香之家。父亲蒋惠臣曾教过私塾,村人称他惠臣先生。母陈氏,小识文字,工刺绣,精蚕桑,治家严谨,友谅自幼聪颖好学,先后求读本村育才小学、何家山头觉民高级小学,性格沉静敦厚,广为村人称道。友谅成年后娶妻姚氏,生子宇健,但友谅全身心投入革命,未见过其子一面。

年秋,虚岁24岁的蒋友谅在湖北武昌牺牲。老父惠臣闻讯独子噩耗悲痛欲绝,中风身亡;老母陈氏终日哭泣,以至双目失明;妻子姚氏被娘家召回改嫁;年仅6岁的儿子宇健成为遗孤,与祖母陈氏相依为命,靠亲友、乡邻照顾接济,艰辛度日。宇健成年后祖母陈氏让他去湖北、福建、上海等地谋生,过着颠沛流漓的生活。孤独的陈氏在一次火灾中丧生。

新中国成立后,蒋宇健多次向当地(上海)民政局申报,年3月国家内务部优护局函复上海民政局:查知“蒋友谅系黄埔军校学生,中共汉口市军委书记,年秋被国民党杀害”。同时颁发了印有毛泽东主席草书签名的烈士证书和师级抚恤金。版《诸暨市志》大事记刊载:年1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党员蒋友谅牺牲于武昌,《人物篇》刊登蒋友谅传略。

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

年秋,友谅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经历五四运动的一师,已是浙江省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中心,校长经亨颐迎合时代精神,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学生汪寿华等为传播新文化思想,在校内发起组织“全国书报贩卖部”、《新青年》《星期评论》《浙江新潮》等宣传社会主义进步书刊在学生中广为传阅,引起反动当局极度不满和顽固守旧派的憎恨,当局采取“调经之计”泯灭一师教育改革精神,年2月乘学校放寒假之机当局宣布免去经亨颐校长职务并改组一师。在师生中引起强烈义愤,暴发了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入学不久的蒋友谅在进步师生、进步书籍影响下很快与诸暨籍的汪寿华、寿松涛等学长们一起投入到以宣中华为学潮领袖的一师风潮,“挽经护校”请愿活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经新文化运动锻炼实践,蒋友谅对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逐步成熟,成为学校中知名的青年活动分子之一。他与诸暨籍的俞秀松、宣中华、汪寿华、寿松涛等成为中共早期骨干被载入校史。

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

年8月蒋友谅从一师毕业后受浙江共产党组织的派遣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由于革命需要,离校仓促,他既未回家告知父母,亲别妻儿,仅将衣物书籍,托同村小学同学时在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求读的蒋国荣带回家中。自备车资旅费,直奔广州投靠军校。显示革命者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无私气度和慷慨。就如黄埔军校门口直立那副对联所描绘的: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友谅立志救国救民,追求真理,头也不回大步跨入军校大门。12月即参加了由中共党员周逸群、李劳工等创议成立的校内第一个秘密革命组织“火星社”,不久加入共产党。尔后又参加了由周恩来直接领导,蒋先云、王一飞等为会长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与蒋介石心腹黄柏龄为会长的“孙文主义”,“西山会议派”等右派组织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蒋友谅加入共产党的时间,在93版市志蒋友谅传略只说“中共早期党员”,现据烈士的长孙女蒋宜敏(江苏省发改委退休干部)在查阅广东省历史博物馆编的《黄埔军校史料(—)》共产党组织一页,记载蒋友谅于年加入共产党,编入中共黄埔军校直属支部,成为第二期学生中的28名共产党员之一。支部书记为杨其纲、宣传干事周逸群,组织干事余洒度,该党支部直接接受周恩来为书记的广东区军委领导。

年9月友谅军校毕业后被直接派到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随军转战南北参加东征北伐克敌制胜。

年黄埔军校成立黄埔同学会,章程规定:由黄埔一、二、三、四期同学每期各推六名代表组成。蒋友谅在同学中有一定知名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被第二期名同学推选为六名代表之一。并与中共黄埔特别支部负责人的蒋先云、杨其纲等12人共同担任同学会的监察委员会委员。

讨蒋(介石)急先锋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面清党。上海一片腥风血雨,大批共产党人被杀、被关和失踪,共产党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秘密转移武汉。此时蒋友谅接到党组织通知:“立即转入地下,秘密奔赴武汉”,蒋友谅到武汉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军委委员、汉口军委书记。负责汉口军委工作。(武汉国民政府尚未分共)积极重视国民党部队策反和各种形式的斗争,曾积极协助蒋先云等黄浦学生策划的在4月23日武昌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30万人声讨“蒋介石大会”。通过《反蒋宣传大纲》,告《黄浦军校各期同学书》,高呼“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在《汉口民国日报》发表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据烈士儿子蒋宇健回忆:这年夏秋父亲曾急电家中要其母子“速赴汉口”准备开一小店作掩护,正准备行装,刚欲启程时又接父亲来电“暂停前往”,此时汉口军委组织已遭国民党破坏。

据蒋国荣后来回村对村人说:蒋友谅在汉口曾多次被国民党所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但最后一次被捕是秋收起义中的鄂南暴动。

牺牲在鄂南秋收暴动

鄂南秋收暴动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后,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所领导的两湖秋收暴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8月初以罗延龙为书记的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两湖暴动决议案》《鄂南暴动计划》划蒲圻、咸宁、通城、通山、崇阳、嘉鱼等县(今属咸宁市)为武装暴动的中心区,组成以原省委军事部长吴德峰为书记的中共鄂南特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秋收起义

中央指派蒋友谅任鄂南秋收暴动特委委员,负责对当地驻军策反。在一次策反活动中遭特务的监视跟踪而被反动派所捕,被捕后关押在武昌第一监狱。敌人用尽酷刑,严讯逼供。友谅坚定信念,宁死不屈,严守秘密,至死未暴露真实身份。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革命政策下仍被以“共匪”名义在武昌惨遭残酷杀害,年仅24虚岁。

据退休教师蒋维炜提供资料说:蒋友谅被杀害后,当局宣告暴尸三天,不准任何人收尸埋葬。激于义愤的蒋国荣抱着“我不收尸谁收尸”,不忍烈士暴尸无视严重后果,于当天晚上高价雇佣了两个要好的本地工人,重金买通看守烈士遗体的士兵,趁夜深人静将烈士遗体移到郊外就地安葬,由于夜黑心慌,没有留下可作为辩认的固定记号。第二天敌人据报烈士遗体被盗,虚张声势地查了一下,查无实据,也就不了了之。真是头颅抛荒郊,热血铸忠诚。

我决不能以私徇公

七里村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蒋友谅莫逆之交的蒋国荣回家过节,把友谅也在汉口的消息告诉了友谅的父亲惠臣先生,此时先生已不任塾师,闲居在家。便随国荣回武汉时一同到了汉口,住在国荣家里。国荣通知友谅来父子团聚。见面后其父以一家四口,生活艰辛要求蒋友谅经济接济。国荣亦从旁说情。友谅一见父亲,着急地说你来干什么,现在军事紧迫不是您来的时候,请您赶快回去。目前我没有钱接济您,我们已经好几个月不发饷了。我包里这点钱,是公家的钱,是同志们的吃饭钱,我不能动用。国荣见此情况,开口对友谅说:北伐军军需匮乏,欠饷频频,你没有钱我相信你。但以后你必须按月接济,免使两老及你妻儿有断炊之虞。今天你支付一笔父亲回返七里的车费,总不能少吧,这时蒋父己老泪纵横,捧着饭碗,泣不成声。友谅起立离座拿背包戴军帽,面对国荣道:现在军事紧急,我要立即回部队。我确实身无分文,我是革命军人,决不能以私徇公。请你再帮助我一下,垫点钱送我父亲回家。以后,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归还你。说完向父亲和国荣敬了一个军礼,便匆匆离去。蒋父也不肯在汉口多留,在国荣帮助下即日回诸暨老家。

蒋友谅与父母合影

年春,友谅随东路军追击孙传芳残部至杭州,孙传芳退出浙江。友谅利用短暂休整机会,函约家人赴杭相会,可惜其妻、儿均在外祖父家,未能来杭会面,仅父母赴杭探视一起合影留念。儿子宇健失去了此生唯一的认父亲音容笑貌的一次机会,成为终生遗憾。这张照片是烈士存史的唯一的一张照片,是烈士亲人历经战火和磨难数十载保存下来的珍贵照片。

烈士后人今何在

如今烈士的后人分别在上海、南京和北京。烈士儿子数年前已离世。孙辈四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北京清华等高等学府,供职省部级机关和科研校院。他们继承烈士遗志,不忘初心,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有的被评为省市级勤政廉政干部、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有的成为教授级工程师。长孙蒋林涛还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

年清明节烈士儿子率全家10人来诸暨烈士陵园举行纪念《蒋友谅烈士百年诞辰》活动,还到老家店口镇七里村观光。

■特约撰稿蒋茂奎

城店口∣Diankoucity







































白癜风的诊断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xw/2170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