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清明总算过去。即便天公不作美,但4月的大地依旧美艳动人,百花争艳,桃红柳白,柳絮如烟,烟雾迷蒙。古人说,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时候,最宜踏青。4月份春暖花开,十里春风,最不能辜负的就是良辰美景。
当你不想受眼前苟且的羁绊,渴望远方的诗和田野,不如带上家人,相伴到大自然踏青,追寻春天的足迹。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江藻“小西湖”白居易对西湖的挚爱是一种迷恋,因为美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若你也情不自禁地想游西湖,但又不愿被人山人海扰了兴致,那么去江藻版“小西湖”——雁宿湖吧,在那儿欣赏别样的风情。
雁宿湖位于江藻镇江藻村,也被当地村民通俗地称为“江藻大塘”。当年池中有一个墩头,树木高大茂盛,白鸟、白鹅常来此做窝住宿,故名雁宿湖。古时的雁宿湖不仅风光秀丽,还流传着一个彰显孝道的典故。相传明万历年间,一名进士的母亲想游览西湖,但她年事已高不便远行,进士便借雁宿湖风光模仿“西湖十景”营造出“十景”,满足了母亲的一大夙愿。因此雁宿湖还拥有江藻“小西湖”的美名。不过经过历史变迁,雁宿湖当年风光早已不在,江藻大塘曾被承包出去养鱼养蚌。由于多年没有清过淤,池底淤泥堆积严重,水质逐渐变差,让村民苦不堪言。为了推进“五水共治”,提升农村景观风貌,去年,江藻镇投入近万元启动雁宿湖改造一期工程。据了解,工程内容包括河塘清淤、千米环湖栈道、人工湖心岛、架空交汇平台等,其中清淤工作是一项主要内容,清淤量达到了近两万立方米。
今年,江藻镇已准备启动二期工程,除了余下水域的清淤外,还计划在湖中种植荷花等景观植物,提升雁宿湖的观赏性。湖心岛、西子曲桥、报春亭……改造后的雁宿湖风光旖旎,在微风暖阳下令人陶醉。这里已经成了附近村民休闲散步的乐园,经常还有外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咏菊》应店街灵山坞油菜花海沿着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应店街镇灵山坞村银杏公园如今风景正好。
不过,此时赏的自然不是菊花,而是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花开最盛时,连黄巢《咏菊》的诗句都要输一筹了。
在过去,这里一片荒土、杂草丛生,是曾经的矿区。如今通过土地复垦,昔日矿山披上新绿,焕发出勃勃生机。灵山坞土地复垦是应店街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乡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实现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催生生态旅游热,光靠几株菜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推广种植物的多样化。于是,应店街镇又打起了“人才”的主意。目前正计划与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展深入合作,请相关专家为复垦土地“量体裁衣”,制订长远规划,实施“错季种植”,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矿山变花海,少了污染,多了清新。四月观油菜、十月赏银杏——应店街灵山坞已华丽变身“植物园”,游客纷至沓来,赶紧走起!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郑板桥《七言诗》东和万亩茶园郑板桥的诗句让人品出了新茶的清香和饮者的惬意。春回大地,茶树积累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经受了春寒的考验,重新萌芽,带给茶农丰收的喜悦。这几天,清晨五六点,东和乡十里坪万亩茶园的大姐就开始上山采茶,按着一芽两叶的标准,轻捏茶芽,迅速而有力地将茶芽提起,采下的茶芽放进手工编织的竹篓,几个小时候后,便进行晒茶和制茶……目前,东和乡十里坪万亩茶园进入春茶采摘期,也迎来了采茶、品茶、赏春于一体的“茶+游”季节。茶园是踏春的好去处,置身万亩茶园,空气清新,满目绿色,闻着淡淡的茶香,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纯色,还可以在茶园放风筝、骑自行车,健步走,都会让久处都市喧嚣的人们获得轻松愉悦。东和茶农多制作春茶,春茶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其营养物质丰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历来受到人们的喜欢。春风十里,不如舌尖茶滋味,自古清明前后是采茶做茶的好时节。到周末,约上三五好友,踏上东和寻茶之旅,在一杯茶的清香里,从最平淡日子里品味出清欢与幸福。
“建水到金沙,澄泓渺一涯;双流开晓镜,匹练晃晴霞。”——戴聪《金沙练影》马剑古道古田畈戴聪写的金沙,正是位于“两村隔一山,南北各成聚”的马剑村落。马剑古道,去年便全程完工,重新开发后的古驿道,由马剑镇出发经栗金村、金家山村、金沙村,最终至富阳汤家村。边走边逛,沿途的人文风景绝对值得称道。马剑镇上有戴氏宗祠,这是一座清代建筑,现为戴原礼、戴思恭纪念馆,诸暨市文保单位。还有大夫第,零零碎碎的古驿道原迹,以及不远处的保存完好的古桥——媲美桥,上桥就可以观赏秀美的马剑溪。
古道下半段由金沙村村后金沙岭开始,这段的特色就在于一条保存较好的“弹石路”。由“弹石路”上山到岭顶,可以看到一个保存还算完好的过路凉亭,凉亭屋面已被厚厚的藤蔓所覆盖。凉亭的那一头,下山就到了富阳境内汤家村。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古驿道不仅仅涉及的历史景点多,传说,还是秦始皇南巡之路。最近,还可以顺道去马剑镇石门村,这里青山绿水,草长莺飞,还有明代保留至今的多亩古田畈。石门古田畈跟平原地区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不同,都是用石头砌出来的,最大的有好几亩,最小的只有几分甚至几厘。这些田块形状不一,有长方形、四边形、三角形、半月形、宝剑形、大刀形等等。春暖花开,一起去石门古村感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吧。
来源:诸暨日报徐晨晨郦冰冰朱晖何渊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