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委编办牢固树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强化基层配备,整合执法力量,厘清权责边界,推动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保障一线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有抓手开展工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一、编往一线移。根据镇乡(街道)工作任务要求,研究设置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配备标准,在机构改革、区划调整中优化力量配置,精准定编定员。根据班子建设、经济发展、农业农村、民生保障、驻村工作等要求,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区域面积、经济总量、企业数量、村居数量等要素,制定详细的业务线力量配备规范,如专职驻村干部按行政村数1:1配备、民政助理员在各配1名的基础上按户籍人口每增加3万人口增配1名、便民服务中心分级配备等,同时考虑小城市试点、长期承担全市特色重点工作等因素,综合确定每个镇乡(街道)的人员编制配备,使力量配置更加符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为干部履职奠定合理的基础。
二、人往一线沉。一是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明确一线执法人员85%比例。二是推进镇乡街道联合执法改革。成立包括编办在内的17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领导小组,整合13个部门执法力量,确定“联席会议”“协同响应”“线索移送”等六项制度,在镇乡摸索出一套“活在一起干,巡处两条线”工作机制,人员沉下去,实效提上来,6-11月份,全市下沉执法人员多人次,开展联合执法起,有力推动镇乡街道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推进。三是在店口镇开展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的城镇管理、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民生事业等领域25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共项执法权限,下放至店口镇人民政府,探索“一支队伍管理执法”,切实增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这项工作前期准备、人员划转、硬件设施已基本就绪。
三、钱往一线投。进一步完善对基层治理的投入机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对非刚性、非重点一般性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进一步压减,加大对一线投入。1-10月该市实现民生支出71.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1%。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简化防疫经费资金申请流程,提高资金拨付效率,累计拨付防疫资金1.30亿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放学生资助累计65.61万元;支持乡镇基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工程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照高规格部署、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投入、高标准改革、高水平治理、高品位提升的要求,实施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试点项目。
四、劲往一线使。一是厘清市乡权责。按照“依法、管用、长效”的原则,根据省指导目录,梳理17个重点市级部门的工作事项,编制清单事项“施工图”“说明书”、实行清单动态管理、建立交办事项准入机制、严格依单监管问责、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健全部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进乡镇“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梳理工作。二是厘清岗位职责。在全市23个镇乡街道开展定岗位、定职责、定人员、优评估的“三定一评”工作,合理设定每个岗位工作内容,细化岗位工作任务,厘清岗位权责边界,对名镇乡(街道)干部形成清单式工作职责条,推动了职责、业务和人员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基层系统效能。三是提升人员素质。始终强化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会同相关部门排定年度培训学习方案,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