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制造业企业原始数据进行一些必要处理之后,从研究区域七个城市的制造业企业有效数据来看,年-年制造业企业数量逐渐上升,年制造业企业总数为家,年增加到家,到年,制造业企业总数又增加至家。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这七个城市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在年-年研究期内也分别呈现出同样的增长趋势。
制造业企业总体特征。从年和年制造业企业的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制造业企业总量还是七个城市的样本量,年制造业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年,表明年是研究期内制造业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的一年。
为方便比较,将研究期内不同年份制造业企业数量划分为相同的五个等级。年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总体上较少且没有一个地区企业数量在家以上。制造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其中萧山区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家,余杭区次之,为家。杭州市富阳区,嘉兴市海宁市,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宁波市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这些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则处于第二梯度。其他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均较少,低于家。
年研究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数量激增,呈现出由年制造业企业数量高值区向外围扩散和转移的趋势,并且出现企业数量在家以上的最高值地区,分别是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和宁波市慈溪市。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的大多数区县制造业企业数量均有所增加,数量变化较为明显。年,制造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研究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数量在家以上的地区数量也显著增加。
较年,年增加的最高值区包括嘉兴市桐乡市、海宁市,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宁波市鄞州区、余姚市。除了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淳安县,金华市金东区、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开化县、常山县,研究区域内其他地区均在年企业数量分布的基础上有明显的增长。
制造业企业分行业特征。参考江静等人的研究,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取制造业中的18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分行业分类型进行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化分析。、年的数据中,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的大类代码按照年行业分类标准进行调整;
汽车制造业按照行业中类代码筛选;仪器仪表制造业按照年行业分类标准中的行业中类名称(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光学仪器和眼镜制造、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对年、年的数据进行筛选;年和年两年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将该两年的行业大类代码为37的两位数制造业剔除行业中类代码为的汽车制造业。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年-年,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变化和增长速度与制造业企业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制造业数量在研究期内逐渐上升,并且年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年。为方便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将三类制造业数量划分为相同的五个等级。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演化。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年-年期间,表现出研究区域内由中心集聚向周围扩散的趋势,企业数量高值区大致呈现出纵向东北-西南分布特征。年,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分布地区间的差异很大,有两大高值区:杭州市萧山区和绍兴市柯桥区,这两个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家和家。杭州市余杭区、绍兴市越城区虽然制造业企业数量较多,但与高值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年,制造业企业数量激增,相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量也增加,并且集聚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在年制造业企业数量高值地区的基础上,年又新增杭州市余杭区,嘉兴市桐乡市、海宁市,绍兴市越城区,其次是嘉兴市秀洲区、绍兴市诸暨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和绍兴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变化较为明显。年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高值分布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较年又新增湖州市长兴县、嘉兴市秀洲区,金华市义乌市和兰溪市为第二大高值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在-家之间。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市柯桥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在年-年均处于高值区范围。
(二)资本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演化。年-年研究区域内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由中间区域向南扩散和转移的趋势,企业数量高值区逐渐成“几”字形分布,可以看出资本密集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以及金华市西部和南部地区。年,从整个研究区域来看,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还较少,只有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余姚市相对多一些,企业数量分别为家、家、家和家。
年,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较年,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宁波市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成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主要分布区,企业数量均在家以上。宁波市镇海区、绍兴市诸暨市、金华市永康市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介于家和家之间,为第二大高值区。到年,资本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的高值区较年又增加了宁波市镇海区、绍兴市诸暨市、金华市永康市和武义县。
(三)技术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演化。年-年,研究区域内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总体呈现出由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为中心,横向、纵向扩散和转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以及金华市的部分地区。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高值区主要呈现出东-西横向的分布特征。年,研究区域内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量同样较少,仅有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慈溪市相对较多,企业数量分别为家、家。年,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高值区域包括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宁波市余姚市、慈溪市,初步有横向扩散和转移的趋势。年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较年又新增杭州市临安区、宁波市鄞州区,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横向带状分布。
制造业企业郊区化特征。对年、年和年各个城市的市辖区和县(县级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市制造业企业总数的相对份额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杭州市和宁波市市辖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比重均高于县(县级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衢州市和金华市则相反,县(县级市)的比重高于市辖区。杭州市、湖州市和嘉兴市市辖区的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重在研究期内逐渐下降,而县(县级市)的比重逐渐上升,表明制造业企业有明显的郊区化趋势。
对于一些经历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在计算制造业企业占比时,是否考虑行政区划调整因素会对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绍兴市在年经历了行政区划的调整,撤销了绍兴县和上虞市,分别设立柯桥区和上虞区,因此在计算时将年市辖区和县(县级市)的企业个数及占比数据划分为行政区划调整前以及调整后。若不考虑行政区划的调整,绍兴市在研究期内市辖区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重逐渐下降,与杭州市、湖州市和嘉兴市的变化趋势相同。
若考虑撤县设区、撤市设区的影响,绍兴市市辖区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重在年-年期间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在年绍兴市制造业有郊区化的趋势,但在年市辖区增加柯桥区和上虞区两个区,因此市辖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加,占全市的比重也上升。宁波市和嘉兴市的市辖区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重是先上升后降低,年同样出现制造业郊区化的趋势。相反,衢州市市辖区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重在研究期内则是先降低后上升。由于衢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制造业产业基础较弱,该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在研究期内均最少,但从整体来看,在研究期内衢州市的县(县级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均高于市辖区,表明衢州市制造业企业始终呈现着郊区化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