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篇是一个半游记性质的小品文。
三分是蜻蜓点水的经历;
三分是切身的行走经历;
三分是暂时停留在书籍资料上的神游。
解释:
Part1西,东:从西安出发,沿着陇海线,一路向东,到徐州,沿京沪线南下到上海。历久经年,此次往返,沿路的情景略知一二,蜻蜓点水,是谓于此。
Part2北,南1:从上海,G60沪昆高速转常台高速,浙东沿线,到天台线路。此地,浙东地区,战国时属于越地。我前前后后去了好多次。比较喜欢。切身行走经历如是。
Part3北,南2:从昆明出发,向南出发公里,被回归线附近。数座名城,石屏,建水(临安,建阳),蒙自(个旧),以及周边的米勒、开远、元阳、屏边等地。鉴于目前,未亲身前往,所以只能是神往而为,预计写出来的偏差较大,雅量。
(姊妹篇,尚未写完,快了。)
正文
Part1西,东。西安咸阳(永寿县)至上海沿线。
从自己家乡起笔,最为熟悉,也最为亲切。
1. 永寿县,历史谈不上悠久。在隋唐以前大约是现在三县(彬州市,永寿县,乾县,以及后来汉朝设置的好“田寺”zhi县)区域内。鉴于是小品文,我手上一时也没有县志查考,信口说说看。在周朝的时候属于豳地,漆水河、莫西谷、泾河流域。
“豳,读作bīn,本意指豳山,又用作古都邑名,也作“邠”。周后稷的曾孙公刘迁居于此,相传周代祖先即在此立国。在今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1]。古公亶父率众由豳地所南迁于周原。”
此地,属于周朝先祖发祥之地,后来周人随着自己部落的壮大,走出大山来到岐山一代繁衍生息。彬县也是豳简化而来。
从豳自行来看,有野猪的山林之地。豕,未驯养的野猪。想必当时周遭的自然环境不错。
《诗经》《豳风》共有七首,分别是《七月》、《鸱鸮(猫头鹰)》、《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我个人比较喜欢,《七月》。摘录一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解释: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
“七月“,指的是夏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流”,指移动,落下。
永寿县,隋朝高祖定名广寿县,后来,隋炀帝杨广登基,避讳皇帝字号,改成永寿县。
我来说说境内的名胜、名人、典故吧。
境内有个地名叫“渡马”,隋唐时期,帝国的军马场。设置马监。监是一种政府机构。
县政府驻地,监军镇,据说是唐末,朱温反唐,驻军过。唐朝后期,喜欢用宦官,或者说是不得已,宦官专权,所以出军的时候,将帅身边都会安置监军,作为监理军务防止哗变,倒戈之用。
汉代:娄(刘)敬山,汉高祖重要谋臣,娄敬,以平民之身,建议汉朝定鼎关中,为西汉百五十年基业,功不可没,后来得皇帝宠爱,赐姓刘敬。据说有娄敬的衣冠冢。
唐代: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墓: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爱妻,生有数子,最知名的是太子李承乾,老二李泰,老三李治。三兄弟中李承乾最乖张,喜欢胡人风格,似乎有龙阳之癖,跛足,为皇帝不喜。舅舅长孙无忌的太子的重要拥趸。老二,李泰,仁义道德,主持编纂了《扩地志》,也是个地理迷。老三,李治,最暗弱。但是,李世明鉴于自己“宣武门之变”的教训,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儿子们兄弟相残,在李承乾“叛”变被属下擅自杀害后,最终选择了各方都能接受的李治作为皇帝继承人。
皇帝暗弱,皇后强,武侯后来独立,在这里也有伏笔。李治,可能有高血压,后期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理政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唐代:来矅、来瑱父子
来矅:开元十八年(),拜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持节碛西节度使,后为右领军大将军、内五十坊等使,曾率军讨伐十姓苏禄,名著西陲。宝应元年()赠太子太保。
来瑱(?-年),邠州永寿人,四镇节度使、右领军大将军来曜之子,唐朝中期官员、将领。初随其父在四镇任职,后历任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颍川太守等。安史之乱时,来瑱屡败叛军,由于叛军畏惧他,故得“来嚼铁”的绰号,因功升任淮南西道节度使。此后多次出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
上元三年(年),来瑱遭行军司马裴奰等人谗言陷害,受到唐肃宗冷落。唐代宗即位后,暗中派裴奰攻打来瑱。来瑱大败并抓获裴奰,将其押送京师赐死。来瑱入朝请罪,得到唐代宗宽恕,授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当时宦官、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在朝廷当权,他和王仲昇都与来瑱有过节,二人共同向唐代宗进谗言。唐代宗恼怒,免除来瑱的官爵,贬为播州县尉。来瑱行至途中时,唐代宗下诏将其赐死。来瑱部下梁崇义担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时,给来瑱建祠堂,四季祭祀,并上奏朝廷请求按礼改葬,唐代宗下诏同意,并恢复来瑱的官爵。
永寿北边,彬县,在泾河转弯的地方,发生了著名的“浅水原大战”,吐蕃与唐军对垒,李世民损兵折将,险胜,死亡惨重。战役之后,皇帝感念双方将士亡灵,在现在的国道旁边石涯上开凿了大佛寺,作为镇魂之用。如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景点,比较小众。
彬县、永寿一代,在唐以前,成为新平(新平定之地),前秦(符坚)、后秦(姚苌)决战的地点。战役非常惨烈。符坚兵败,墓地也在此。
永寿西边,跨过莫西谷,是麟游县,九成宫遗址,九成宫是李渊、李世民避暑的行宫,一年中有不少的时间在这边行政。李世民在九成宫,遭遇了亲军向禁地射箭意图刺杀的凶险事件。
此地、土地贫瘠,长期的县人口只有数千人,不超过6-7千。广种薄收。有特色的民居(下沉式窑洞)、地坑窑洞,也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一种方式。ModernCaveMan,不过现在居住的人已经很少了。
(接近于显示的照片,旅游景点的有点美化。)
继续向南,朝着上海出发吧。
2.乾县
向南,下坡,25公里,便是著名的李治、武则天合葬墓——乾陵。据说《兰亭序》——真本被同样喜爱王羲之书法的李治从父亲李世民那边继承后藏入自己的墓穴。
武则天的无字碑,上面是有文字的,当然不是儿子评价母亲的,是后人书写的,其中“契丹文”,非常罕见,现在也无人可以破解。
========================Quote===============================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洛阳:洛水之北。
就不用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了,作为一个粟特人后裔,本质上是一个精洛(精神洛阳人)。
======================Quot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