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踏秋海亮汲美课堂诸暨海亮高级中学听

听高中语文课,我有些迟疑,徘徊一番还是前行了。好在前行!行至浙江诸暨海亮高级中学,周凯老师和他孩子们的课堂。宛如踏秋汲美之旅,一路惊艳:

溯源对照:“黄花”常用来表现一个女子因离别而憔悴忧伤。“黄叶”“黄花”这两个意象有何不同,通过比较李清照的《醉花阴》与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分析,学生轻松且清晰地掌握了,不仅丰富了课堂资源,也让我们初识了周教师的底蕴深厚之美。

改写比较:为体味词的音律与意境,周老师将“北”字删去,让学生们比较朗读后发现:原句节奏放慢了,音韵顿挫了。画面由散而聚,意境也渐深远、渐浓郁。再现了周老师的切入点的精准与引导的自然之美。

想象联想:周老师强调,想自然画面,更要想人文画面。读诗不是读技巧而是读情思、读人。诗中展开的画面不是纪实片,而是崔莺莺眼里的泪、心头的怨所交织的景。所以读者不能是或不仅是当下的我!那么读“黄花”“西风”“霜林”……都能听见一位多情又幽怨女子的叹息。周老师让联想想象从“断无寻处”到“不觉深入”,足显意境解读之美。

以文解文:善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古典诗文,以词解词,讲一篇连一片,前后勾连。引得两位男生尝试用自己积累的诗词来解读“总是离人泪”。这是学生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一个表现。拓展了教学空间,深化了教学内容,厚实了教学收获。岂不美哉!

知人论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鉴赏诗词我们一定不能脱时代背景。我们了解文学产生的背景,是为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诗词正是他们面对特定的时代所发出的内心的呼唤与歌唱。故周老师引领学生们追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也正是他设计中的“其文其人”的体现,读其文识其人,真正是匠心深运之美。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醒了的孩子是自由、灵性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是一门极美的艺术,周老师带领孩子们和听课的我们,打开了语文雕镂的轩窗,行走在金秋盛宴般的美卷中,徜徉、跳跃。

语文老师就是用你的认识、你的思想,去激活、去唤醒学生对作品、对生命的感悟与理解,然后让他们在表达中塑造自己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将是语文老师的使命与幸福!向着周老师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前行……

文字:姜玉燕

编辑:汪溶

审核:程杨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sh/2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