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1日晚上8点40分左右,在诸暨枫桥镇永宁村的一处藕田上空划过一道闪电,顿时照亮了整个天空,闪电过后,留下一人高的白色火焰,发出“滋滋滋”的声音,整整燃烧了一个半小时。
次日,好奇的村民从藕田的泥坑中,挖出了几块十分粗糙的黑灰色石头,大的一块足足有27斤重。大家议论纷纷,猜测这可能是陨石!不过,据当地供电所的抢修人员说,当时有一万伏的高压电线被打断,掉落到藕田里引起燃烧,这些石头应该是被高压电烧焦的泥土结晶而已。
陨石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碎块散落到地面后的未燃尽物质,大致分为石质、铁质、石铁混合三类陨石。那么,在诸暨这方土地上,真有陨石出现过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诸暨不但有几次关于陨石的记载,还能见到传说中的陨石,而且体积也很大。
浣东街道落星湖陨石
一处在浣东街道西北部李一村前面的落星湖。据《绍兴府志》《诸暨县志》等史料记载,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的某天,有星陨于此处化为石,故称落星石,此地也被称为落星湖。如此算来,这块神奇的天外来客距今已有将近年的历史了!陨石深埋于湖畈水田之中,表面颜色呈紫黑色,长13米,宽11.5米,高出水田2.3米,呈馒头状。
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化集体劳动之时,石头上面最多可容纳百数十人休息。年,乡民将陨石削成平面,并用凿下来的石料铺砌墙基,在上面建了三间平房,用来存放生产物资。现在只能从平房右侧和后面两个方向的墙基处,才能看到有部分落星石的原石露在外面。
大唐街道弥陀寺旁陨石
另一处在大唐街道溪南村燕至堂自然村的弥陀寺旁。弥陀寺,原名星石庵,以旁有落星石而得名。据清康熙《诸暨县志·古迹志》记载:“落星石,在十七都,相传星堕于此。石傍筑净舍,名星石庵,庵外有石楹,土名石扁担。”清光绪《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山水志》亦载:“有落星石,相传星堕于此,化为石,俗呼石扁担。旁有星石庵。”
据说,这块体积达数十立方米的巨石原来是落在山上的,因悬空高耸,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好像随时会掉下来,成为当地一大独特的风景。
年建造上游水库时,乡民认为这块石头太危险,人在下面行走会有安全隐患。于是,人们就用炸药炸塌了这块巨石,使它滚落到水库之中,只有部分露出水面。
年,有位来自上海的隆道尼师广募善款,对星石庵进行了重建,并易名为弥陀庵。年,弥陀庵被绍兴市民宗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
年3月14日,旁边建成共7层的如来塔,与杨家楼的天元塔遥相对峙。年后,弥陀庵更名为弥陀寺。如今,这块落星石静静地躺在弥陀寺旁边的上游水库中,欣赏着旖旎的山水风光,聆听着袅绕的梵音诵唱。
诸暨历史上除了以上两次陨石的记载并能看到陨石实物之外,其实还有一次。清康熙《诸暨县志·灾祥志》记载:“隆庆元年,鸡冠山石堕,大如巨屋,至地震为池,后复跃过溪乃止。”《国朝三修诸暨县志·灾异志》也记载:“鸡冠山陨石,大如屋,至地,震为池,复跃过溪乃止(《万历府志》)。”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已经没人知道这块大如巨屋的陨石所在何处了。
发生在诸暨历史上的这些陨石的传说和记载毕竟太久远了,会否是古人的一种炒作呢?说实在还是有点值得怀疑的。在寻访落星湖的陨石时,巧遇一位在附近农田喷洒农药的方姓大伯,大伯颇为激动地说:“要是有关部门能将这块石头化验确认一下,再把体积和重量测出来,那该多好啊!”其实我也正有此意,看来人的好奇心总是差不多的。
来源于“浙报融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