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里蒋村,坐落于鸡冠山脚下,由里上、里下、东坞三个自然村组成,金杭公路、冠山溪相继穿村而过。
据《雍睦堂里蒋上村宗谱序言》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四年(),冠山始祖昌朝诞生于(浦江县)横山,宋理宗绍定壬辰(),公举家迁往冠山分水岭,择居于岭里,发祥后取名为“里蒋村”。村中冠山溪南侧,有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御史第,占地15平方米,高4米余,除两侧山墙外,皆用青石砌筑而成。当中的长方形额枋上,一侧刻“御史第”,另一侧刻“奠厥攸居”。据《暨阳冠山里蒋上村蒋氏宗谱》记载,蒋氏第五代太公——御史公文旭(-),系冠山六世祖,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明洪武丙子()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拜翰林侍讲方孝孺为师,师生关系亲善。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按功勋四皇子朱棣是最佳人选,而朱元璋却决定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但对于帝王家族来说,皇位的继承者都是由皇帝定的,旁人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制度是掌权者说了算。为此,朝内文武官员大都敢怒不敢言,将意见闷在肚里。方孝孺有“台州式的硬气”,“冠山人”蒋文旭,更有着“诸暨木柁”的硬直。就在众人“鸦雀无声”时,蒋文旭站了出来,上疏进谏。结果龙颜大怒,朱元璋下令将其赐死,时年24岁。明宣宗年间,文旭冤案平反,朝廷赦命为其建祠纪念。
清嘉庆十四年(),嘉庆皇帝感念其刚正不阿,又命建造“御史第”。
在这里,不得不提“里蒋村媳妇”——孟蕴。
孟蕴,明洪武十一年(),出生在诸暨概浦(今应店街十二都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与里蒋村相隔一条分水岭。她生有异姿,从小聪敏过人,好读书,工诗赋,善画墨兰梅,被当地称为才女。蒋文旭早闻孟蕴美名,授监察御史后特地上门提亲,得到孟家应允。就在蒋、孟两家正张罗婚礼之时,蒋文旭被下诏赐死。孟蕴闻讯伏地大哭,她对父母说道:“蒋文旭生前已同我订婚,我就是他的妻子。”那天,朝廷官员抬着棺材路过孟家门口,孟蕴跑了出来,一同扶着棺木来到蒋家,脱去外面白色的丧服,露出一身准备结婚的红衣裳。经蒋文旭父母同意,活着的孟蕴同死去的蒋文旭举行了婚礼。不久,蒋家两老病死,孟蕴被父母接回娘家,并在后岩为她造了一间房子,前面种了柏树,取名“柏楼”,意思是孟蕴的贞洁像松柏一样。里蒋村东坞自然村,即王家坞,村中有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年左右)的“龙凤花厅”。据王氏宗谱记载,此建筑为三间三进,前厅大门两侧安放龙凤石鼓,前有旗杆石座和石制祭坛。因宋末元初战乱,花厅被焚毁,明初洪武六年()王氏先贤发起重修。如今的龙凤花厅,由中厅、后厅和左右侧厢组成,中厅五柱九檩前双步后单步,明间抬梁式结构,用柱硕大。后厅为香火房,前后用六柱七檩,前带双步抬梁式,前檐作廊。侧厢七间一弄,进深三柱,重檐式硬山屋顶。
年,诸暨市有关部门对中厅进行了修缮保护。山溪淙淙,岁月悠悠。建村以来,已传32世的里蒋村人遵循“为国尽忠,治家以勤,处世以德,操守以节”的祖训,叠加着古村落厚重的文化积沉。
年,在诸暨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村口竖起了一座四柱三楼、基座稳固、气势恢宏的青石牌坊,正门上方镌刻的“御史家风”四字,是一面镜子,将永远照耀、激励着“里蒋”后人。
来源:大唐镇
供稿:蒋建云
审核:杨狄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