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重耀(——),字铁珊,又名铁山,别号遁庐,诸暨高湖人。光绪二十九年,余重耀考中举人,入翰林院,后又任沈阳师范学院教授,与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等有往来。民国八年()任江苏督军公署机要秘书,民国十三年()任国民革命军20军周风岐秘书,民国十四年()任浙江省省长公署和督军机要秘书和主任秘书,民国十五年()任之江大学文学系教授,民国二十二()任福建绥靖公署顾问,民国二十六年()回家乡诸暨高湖养病。民国三十一年(),日军占领诸暨县城,强令赋闲在家的余重耀做到维持会长,余重耀以死相拒,星夜逃往浙西,适逢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巡视浙西,便邀余重耀再度出山。第二年,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请余重耀担任第三战区参议,并授中将军衔。民国三十七年(),余重耀告老还乡,由杭州迁回诸暨城关南门外定居,以著述自娱。著有《涵雅庐诗稿》、《遁庐诗文稿》、《王阳明先生传篆》等十余种。年,余重耀为浙江图书馆捐书册,碑帖张,手稿88册,年病逝。
又是清末举人,又是大学教授,还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这样一个诸暨籍名人,却与建德有过两次交集,一次是来严郡中学堂任教,一次是来建德做县长。
光绪三十三年(),余重耀、吴锡庆、杨鸿鼎三位诸暨籍先生来到严州府立严郡中学堂教授国文历史。从现有的校友录看,他们在严郡中学堂呆了一年就走了。余重耀怎么会来到严郡中学堂?恐怕与当时管理学堂的叶诰书、王韧、吴逢庆这三位建德本地的乡绅有关。叶诰书是拔贡出身,王韧是举人出身,吴逢庆是进士出身,而余重耀也是举人出身,他们作为地方名人,有些来往也在情理之中。
民国元年(),余重耀出任建德县知事。他刚一上任,建德就发生了饥民抢粮事件。省府指示严惩,余重耀认为时届青黄不接,官府不发赈粮救荒,奸商又借灾囤粮抬价,以致米贵如珠,民迫于饥而哄抢大户,实属情有可原,如果以此为由滥杀无辜,实“杀百不足以儆一”,就力请从宽发落。省府不准其请,余重耀即越级申诉至中央政府,终获认可,所拘抢粮饥民得释免死。事后,有民谣曰:“建德百姓还有幸,亏得知事大恩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