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诸暨特产
诸暨新闻
诸暨生活
诸暨房产
诸暨美景
诸暨医院

诸暨的这些习俗,作为诸暨人你知多少

打灶头

打灶,在旧时乡村中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灶有单眼灶、双眼灶、三眼灶之分,根据一家人口多少、经济条件如何来定。灶由灶台、灶面、灶栏、烟囱、灶床、灶梁头以及灶司堂组成;灶有一尺八,二尺二、二尺四、二尺八等多种规格,这也根据自家人口多少来定。灶与灶之间还埋有汤罐。外灶多用于烧菜煮饭,里灶最大,平时用于煮猪食,逢年过节、办红白喜事时,用于做豆腐、上蒸笼、煮大件等。

打灶前,要请风水先生看看,定出火门朝向,择出打灶日期、起手与出烟时辰,而这一切要以女主人的生辰八字为依据,因灶台是女人的天地。

打灶一般择半夜子时或者丑时起手,到午时或者未时出烟。因时间仓促,一般需要两位砖匠师傅和几个小工帮忙。旧时在灶肚中要埋下几枚铜钱,多为北宋“宣和钱”和清朝的“顺治钱”,寓意“顺和太平”。灶体砌好后,要按灶上罐粉刷,时辰一到必须按时出烟。出烟时并非砌灶完工,要慢慢烧文火,使灶体渐渐干燥,灶面用盐卤慢慢磨光洁。近年灶面多用瓷砖铺盖,省了不少工夫。灶司堂专门由老师傅来构筑,其形挑檐拱门,俨然一座小宫殿。烟囱出烟不久,要在新灶上煮上汤圆,供在灶司堂前,以求阖家安康,还要送汤圆给左邻右舍尝食,以示亲切和睦。晚上还要置两三桌薄酒,请砖匠师傅和邻居亲戚共饮,庆贺新灶筑就。

打灶还有新屋灶、分家灶之分。如果是分家灶,新家的丈人家就要送一份礼,主要有火叉、夹钳、火铣、锅盖、碗具、鸡、香烛等,还有一把松枝和豆梗是不可少的,而且松枝上要披上红丝绵,俗称“发火柴”,用于新灶点火。

造房子

建造房屋是件大事,故而在择基、筑房、上桁、乔迁等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和理念。下面就一一介绍:

择基建房首先须择基。诸暨民宅属典型江南风格,黛瓦粉墙,马头高耸,山区多依坡而筑,湖区多傍水而居。俗谚有“有福之人朝南屋”一语,因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光亮通风,故民间视高燥向阳、视野开阔、出入便利之地为建宅佳基。

破土有了造屋的好地方,必择一破土吉日,乡中多请算命先生、阴阳术士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年庚流年,择一吉日为破土之日。是日,主人家准备一份祭品,鱼、肉、豆腐,黄纸元宝以及香烛,置于地基上,供请当方土地神,保佑造房大吉大利。接着风水先生用罗盘定好房屋方位,砖匠师傅依据方位施线定基。俗传一般民房不可朝子午南向,只有祠堂庙宇方可。施线完毕,爆竹鸣响,匠人土工和亲戚朋友即挥锄破土,打造地基。

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按时动工的,供祭品后,主人家用锄在地基的东南西北象征性地掘几下,算是已经破土,日后就可以随时动工了。

上桁穿榀上桁是旧时建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桁须行仪式,当然又要请先生择日。讲究的大户人家,早在半年前即上山择伐桁料,选既直又匀称的树为栋梁之材,伐后扎上红绳,扛下山来,专架于木马之上,不可着地,更不可以任人跨越。

上桁时辰一到,脚手架一边是砖匠师傅,一边是木匠师傅,用绳索将贴有上书“紫薇高照”红纸的栋梁徐徐拉升至屋顶,然后平放到位,此时爆竹鸣响,屋顶师傅一边向四处抛下大发馒头,一边口中吟唱起古老而欢乐的《上桁歌》:

馒头抛到东,代代做周公;

馒头抛到南,代代中状元;

馒头抛到西,代代做皇帝;

馒头抛到北,代代享供福;

……

最先抛下的是两个大馒头,屋主人家用红被单接住,然后向四边抛发,青壮小孩一同哄抢,俗称“抢上桁馒头”。

栋梁定位之后,又上前后井桁,尔后是钉椽、盖瓦、砌檐,完成这些工作,房屋也初具规模了。上桁之日,必定置办“上桁酒”庆贺。席间,由石匠、砖匠、木匠分坐上首,各位出力帮衬的亲眷朋友均要会聚欢饮,祝贺上桁圆满。

乔迁新宅落成后,就要择日乔迁。搬东西家什也有一定规矩,先由老主人用斗将“灶司菩萨”接到新屋新灶上,主人家夫妇,男的先拿扫帚,女的拿畚斗,意为男是铁扫帚,女是金畚斗,然后再拿秤,意为“样样称心如意”。然后再搬其他用具,女孩子搬的是女红细软、衣衫被枕,千万不可搬灶上用具、洗帚饭架等,因为“饭架”谐音“万嫁”,视为大忌。

搬家既毕,新屋内必置新屋酒,远亲近眷,送上贺礼,相帮之友,一一相邀,新舍内外,张灯挂联。主人依桌敬酒,感谢亲友鼎力相助,来宾举杯称贺,祝愿新厦落成五世齐昌。

鸡蛋的“角色”

旧时乡间,鸡蛋不仅是一家调剂口味、款待客人的美味,也是平日里换取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的重要物品,更是民间交往习俗中不可缺少的馈赠礼品。

小伙相亲时的代言物年轻小伙子经人介绍到姑娘家相亲,头次上门,女家自然要烧点心款待新客,若端出来的是糖氽鸡蛋或汤圆,那这门亲事就十有八九会成功了,因为这意味着团圆甜蜜,是个好兆头。

女儿出嫁时的彩头女儿要出嫁做新娘,母亲不但要准备各种嫁妆细软,还要准备不少红鸡蛋与石榴桔子裹在被褥枕头里,藏在红漆马桶中。因鸡蛋俗称“鸡子”,取的就是生子的彩头。

产妇“舍姆羹”中的“主角”出嫁女儿怀孕后,将要落月之时,父母要准备一担礼物去探望女儿,俗称“催生”。礼物有婴儿的毛衫衣帽,红糖鸡鸭豆腐皮,而最主要的还是鸡蛋。产妇生了孩子后,亲戚朋友闻讯,必定携带“舍姆羹”祝贺探望。所谓“舍姆羹”,就是给产妇滋补身体的物品,其中最主要的仍是鸡蛋。

小孩吵架时的和解物农家小孩平日一起玩耍嬉闹,免不了有磕磕碰碰、赌气吵架、甚至有一不小心打破额头、跌起乌青的事。父母得知,就会带上三五个鸡蛋,或者油煎几个鸡蛋,拉上淘气的孩子,上门赔礼道歉,说上几句好话,斥责自己的孩子。大人小孩因此平息怨气,邻里之间又和好如初。

避邪佩饰

玉器诸暨民间一直流传着无数小玉器,如玉镯、玉环、小玉知了、玉兔等,百姓认为,玉是神灵的化身,腰里或颈上佩一辟邪玉器,无论何处跌跤,就不会重伤,更不会致命;如果离家远行,则可避免灾祸或因水土不服而引起的疾病。

银制佩饰银制的佩饰,在旧时比玉更为普遍,常见的有银手镯、银足镯、银项箍、长命锁链及一些小银铃、小葫芦一类,为民间匠人所制,有的刻有十二生肖形象,有的刻有蝙蝠麒麟龙凤等吉祥物。有些定制的饰物,还刻有佩者的生辰年庚。俗传小孩子挂上这些佩饰就可以健康成长,无病无灾。

桃木佩饰民间传说,桃木可以镇邪、驱秽气,因而木制的佩饰多为桃木、桃核雕成,常见的有小猴、小兔、小桃篮等,多为民间巧手在农闲时所制,比较朴拙,一般悬于孩童手腕,以辟邪穰灾。

丝线佩饰丝线佩饰,古籍上称“五色丝”,诸暨农村称“牛绳”,由红、黄、篮、黑、白五种颜色的丝线合编而成,亦称“朱索”“长命缕”,黄代表中,其他四色代表东南西北四方。据说“五色丝”具有神奇之力,能解瘟穰毒,驱邪避凶。诸暨乡间,如果算命认为其孩童有劫难,家中祖母娘亲就会向左邻右舍乞讨彩丝,丝线应一家更比一家长。五色丝线讨齐后,挑吉日到乡中庙里,备上一份供品,请念佛老太点香插烛,边念经边编织“牛绳”。“牛绳”一般编成百吉图案,套在小孩颈上,以助孩童避过劫难。

继拜

诸暨民间将认干亲称为“继拜”。继拜之举一般在稚儿时进行,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小儿生辰八字与父母犯冲相克,通过继拜以转移名相;二是怕儿子命桀难养,继拜后免灾除祸;三是双方家长交情甚笃,通过继拜以延续友谊。

继拜有一定程序,大致如下:

排八字小孩出生数月之后,长辈就会请算命先生替他“排八字算命”,掐算出小孩“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什么或者与何人犯冲,该找什么样的人家、属什么生肖的人作干爹干妈,尔后找相应的亲戚朋友,将意思传达给对方,以求应允。

择日行礼正式继拜,要挑一个吉利的日子,父母抱着小孩,挑着礼物,去行继拜之礼。礼物内有白糖包、桂圆荔枝包,还有糕点、香烟等。干爹干妈早早出门相迎,抱过小孩到灶司菩萨面前,点上香烛,然后象征性地尝点汤圆,小孩叫声“亲爹亲娘”,就算行过了继拜之礼。旧时讲究的人家,还要担着三品、香烛、纸钱,抱着继拜儿子去祭祖坟,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像保佑自己的子孙一样保佑他。

相互往来第二年端午,为表示关爱,继拜爹娘要挑一担礼物去探望继拜的孩子。礼物有新衣、新鞋、红肚兜,粽子、鸡蛋、绿豆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只即将生蛋的新母鸡,母鸡的鸡冠上扎着红绿丝线,俗称“老婆鸡”,意在希冀继拜孩子早日长大,成家立业,传种接代。结成继拜亲之后,往后逢年过节、遇红白喜事,就要互相走动,人情往来。

继拜神灵和古树民间还有拜附近寺庙观菩萨(或关帝老爷、土地神等)为干爹、拜村中大树古树为干娘的习俗。诸暨山区多生长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大樟树、银杏树,村民往往视其为神灵。农家体弱多病的小孩,无能力去继拜别人者,就会提着肉、豆腐、米糕、香烛等祭品,供于大树之下,小孩磕头叩拜,抱住大树,叫三声“亲娘”,然后往树上挂上一缕红丝或贴一张红纸,就算行了“继拜礼”,据说这样“树娘娘”就会保佑小孩无病无灾了。

修家谱

诸暨历来极重视家谱的修撰和收藏,凡大姓、有祠堂家庙的,均有家谱。

太平年间,家谱一般为20年一修。修谱之年,祠堂家长须召集各方族长在祠堂议事,商议如资金的筹措、具体负责事务的人选落实、撰写人员的确定、修谱日期的挑选等事宜。

吉日一到,祠堂正门大开,摆起香案,供上丰盛的祭品,众丁参天拜地,叩拜祖宗,宣布氏族修谱开始。修谱开始之际,首先将祖宗早已排列好的字第,明示于众,让族人知晓自己的辈分大小,明确长幼有序之规。

修谱开始后,就要登记人丁。登记人丁有严格的规定,如异姓不登、入赘女婿不登、曾犯族规被逐出者不登,族人在外典子、继子可登等等,尔后根据登记造出名单草谱,张榜公布于众,请各户审阅有否差错。有些出门在外的族人赶来认族,经确认后须一一补登。当全村族人均确认无误了,就根据草谱正式刊印家谱。

家谱刊印成册,又需行庆贺仪,还要请有名戏班在祠堂唱戏,然后将家谱分户珍藏。

家谱的体例,通常包括序例、谱系、行传、恩荣、家传、艺文等。序例主要是序文和凡例两部分,民间俗称“谱头”,主要记载本氏族的由来、发祥源流、发展迁徙过程及修家谱的宗旨、每次修撰的序文和总撰修次数。这部分往往要与同姓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并请当时在社会上颇有名望的文人撰写序文,以示本姓本族的荣光与显耀。

谱系即系谱,写明每户每房的祖宗与历代一代代的联系,俗称“千丝”;行传就是按字第实录每人的生卒、传嗣、娶迁、殡葬等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家谱的兴衰繁衍历史和每个族人的具体情况。这两部份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即民间所谓的“正谱”。

恩荣、家传、艺文等实质是家谱的附录部分,也是最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恩荣是历代祖上受命制诰、做官为将、科举中试者的详情记录,其中有他们的为官政绩,也有朝廷或者地方官府的赞词,还有画像等;家传就是族中的村规民约、族中节妇义士的事迹,或者耆寿德行高尚之人的行为;艺文收录前人祖宗诗词书画、文章及著述要目。这些文献,往往为世上刊行书籍所无,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爱诸暨『aizhuji』

。。。。。

因为我们爱诸暨所以大家在一起

小伙伴,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爱诸暨”一键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shizx.com/zjsh/1829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