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还记得我们以前有讲到,诸暨九头芥霉干菜的来历吗,那个与勾践的口臭有关……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
这有什么呀,小编还没讲古代诸暨图腾这事呢……
据研究,诸暨图腾——蝌蚪
权威说《地名知识》(.2)记载:古越时期浙江诸暨的越族部落,其图腾崇拜是蝌蚪。
胡鸿钫(杭州大学地理系,浙江资深地理教师)谈话时提到,他在萧山搞“四清”时,曾见过当地寺庙里有青蛙供奉在中堂。
联想一下诸暨话中的蝌蚪在诸暨话中,蝌蚪被称作为buchen,用汉字可写成“哺成”,意谓“一切生命都是由它哺育而成的”。(小编他爸从小教小编蝌蚪的读音是kedou,原谅他祖籍非诸暨)
蝌蚪这一图腾的产生是与诸暨古越早期先民探究生命之源紧密相联的。
为什么不崇拜别的?古代诸暨人为什么不崇拜别的,单崇拜蝌蚪?
诸暨古越部落先民们对于生命之源的探究走上的是一条实证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的以某一外物为对象进行盲目的崇拜,或者乞求于神灵。
他们向生命诞生地最直接的“源头”探索。
古越先人们得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一个类似于蝌蚪的形状
古人们当时可能是这样想的:一是,也许他们会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类似蝌蚪的灵魂存在,生命就是这种灵魂再次转化为生命;
其次,也许是直接从自然界寻找蝌蚪状的实物,最终定在了蝌蚪上。
给你3个“蝌蚪好”的理由,接受这个历史为什么会定在具体的蝌蚪上呢?
一则是蝌蚪本身,是一种极为可爱的生命,静时如小石,动时灵活无比;
其次,它本身生命力的顽强,只要有一点水,它就能生存,能发育;
另外,古人们也看到了其本身的多变,从水生到陆生。
居然还与生殖器有关蝌蚪既然是图腾,那么就必然与部落本身的繁育、生存等密切相关。
以诸暨为中心,向东西扩展,从临安、桐庐、萧山、诸暨、绍兴、新昌、天台、临海直至海边的三门,询问一下当地农民蝌蚪方言的读音,可以发现,在这广大的古越之地上,蝌蚪与女性生殖器的称呼是具有完全一样的语汇。(比如诸暨与嵊州交界处的一些地方,把蝌蚪叫做woma,与诸暨话中女性生殖器的读音一样)
这种称呼的混杂情况首先能够说明的是,古越时期诸暨先民对于蝌蚪的图腾崇拜是可信的,因为它与人本身的生育相通;
其次,这一崇拜及其变形在古越地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从其中一小块如浦阳江流域从下游到源地对青蛙不同阶段的崇拜,说明当时古越时期百越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着互相但又并非及时和通畅的交流的;
另外也发现,在这互相关联以蝌蚪为中心的,图腾及性器官奇特地混杂的称呼情况看,居住在诸暨地域上的古越部落相对合理的蝌蚪图腾在百越文化中处于相对核心的地位,这点与古籍所记诸暨曾是百越乃至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首府所在地是一致的。
如果说,龙图腾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最富有想象力,并凝结着最美好情感的一面,那么,“蝌蚪”图腾则反映了诸暨的古越先民求真务实,最富有探索精神的另一面。
摄影/杨坚撰文/杨国驹
(编者有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