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锋,80后,浙江文学院青年作家(诸暨)班学员,诗歌作品散见《星星》、《江南》、《辽河》、《浙江诗人》、《泉州文学》、《野草》、《浣纱》、《杭州日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诸暨日报》等报刊,曾获全国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浙江诗人十年作品精选》、《中国80后乡土散文选》。
王利锋的诗(组诗十首)皈依
雨天时总觉得你撑着伞向我走来
雨水迷离霓虹阑珊
你的面庞渐渐清晰成
一朵洁白的栀子
乘车时总以为你给我买了回程的票
汽笛嘶鸣车轮滚滚
你的背影站成了
月台的一棵木棉
对你的思绪是细雨是微雪
是雨夹雪似的缠绕
是蒙着一层面纱去
皈依神秘的花园
西施滩的雨夜
我想念夏日的雨夜
整个城市被亲切的滴答声催眠
撑起你送的橘黄色雨伞
走过灯火阑珊的西施滩
走过梦里花落的地方
而青石板上的憧憧人影
又为谁停留
雨声里飘满了你微弱的足音
仿佛你躲在柳丝纤细的叶脉里
躲在雨丝镶嵌在黑暗的缝隙里
我想喊你出来,回到我的伞下
哪怕只是交出你的影子
那时我们总是这样轻轻碎步
等雨丝湿透你的发丝
也无声地落在我的湖心
而我们还纯粹得
比细雨还透明
你问我雨什么时候会停
我说等你走出这把伞的时候
那时雨不停落在我们相扣的指尖
仿佛把一粒粒种子
淅淅沥沥地播进
下一个即将到来的雨夜里
遗失的拥抱
母亲不知道
拥抱时的体温是几度
她没有教过我
和最亲的人张开双臂
甚至在耳畔说一句柔软的话
她只告诉我要像稻穗一样
在风前低头,在雨后抬头
她说,难过的时候
就给窗台上的水仙花浇点水
水仙花只需一瓢清水,就什么都会有
到了暮年,我的母亲开始喜欢喃喃自语
开始喜欢听楼下的裁缝阿姨
用老式的缝纫机
轻轻踩出光阴里久远的回声
开始喜欢和老去的花猫一起等太阳下山
喜欢被小孙子牵着手
满院子追赶翩跹花间的蝴蝶
有一次我回家看见她正戴上老花镜
低头翻找我儿时的那些照片
那时,窗外的两朵月季并蒂开着
一朵紧挨着另一朵
仿佛多年来我和母亲
遗失的拥抱
礼物
小伦把脑袋探出车窗
天真地叫了一声“爸爸再见”
我回眸看见多年前
我吃力地趴在拖拉机车窗里
追喊我父亲的背影
他的眼睛噙着我的光亮
他的微笑含着我的幽暗
我在一瞬间老去
也在一瞬间重生
我们一直都在等待
这命中的礼物
来治愈岁月的嚣张
晨风留下的目光
此刻停留在合欢树梢
等小伦放学的时候
等父亲归来的时候
它才会轻轻地合上眼睛
高考遇上端午
当高考遇上端午
天边那朵嚣张的乌云
突然停下脚步
她被一阵紧簇的铃声撕开
于是天空露出
一件蓝丝绒
和考场外母亲手中的伞
一样的颜色
她带着一条纤细的红丝线
缓缓走进考场轻轻握起钢笔
这红丝线一头系着她写字时
微微颤动的手腕
一头连着母亲包粽子时
紧紧颤动的心跳
她答完一道大题
去摸了摸这条红丝线
那时母亲正包完一枚粽子
捋了捋自己噙满汗珠的刘海
星星
小时候
躺在奶奶的怀里
每数一次天上的星星
她们就会对我眨一眨眼睛
我问奶奶:星星是什么变的
怎么老是喜欢
对着孩子眨眼睛
奶奶说:等她有一天
永远闭上眼睛后
萤火虫就会来接她
去做天上的下一颗星星
现在爷爷奶奶变成了
天上最亮的那两颗星星
我常常望着夜空不眨眼
等星星眨眼
童年
风姗姗地走来
忍不住朝古老的树洞
吹了一首会发光的曲子
孩子们拿起弹弓
瞄准春天从叶缝间
漏下来的秘密
云雀站在阳光灿灿的枝头
想起老屋檐头的那张巢穴
她踮起脚尖,拨开无数炊烟
问孩子的羽毛
长出多少种颜色了
遗忘
初夏的微雨
在车窗上逗留
她无处张望
只好躺进风的眠响
绵延成一行诗
一树树丁香
迎着灰霾没有躲闪
开出一朵朵伞花
她们在遥远的夏天里
目送短暂的春天
留下蔷薇和云朵
悄悄地交换童年的心事
看看有什么东西
遗忘在这里
树
认识一棵树比写出一首诗
更令我欣喜
在一棵陌生的树前停留
数一数她的年轮
居然掰开了岁月的瞳孔
看到了曾经透明的,张望的
以及此刻缄默的辰光
我用沁凉的指尖
轻轻敲打叶子里密布的纹理
像一只寂寞的蜗牛
重新站在了小径交叉的路口
这棵树的名字似乎比诗更隐秘
而我正需要含着这个隐秘
享受无数个下午时光
流光
老台门檐头
涂满了馥郁的青苔
爷爷说这古老的草色
是无数个时间的结合
我们都是青苔里的一滴尘埃
沐浴着晨光暮色
却假装斑驳陆离
初夏的风
吹出父亲多年前
迷惘的发梢
那本淡蓝色的笔记本
还躺在母亲新买的
凤凰牌自行车车兜里
我看到那些无名的蝉
张开透明的翼
把一些尘封的树洞悄悄叩开
江南读诗:
王利锋的诗歌语言很沉静也很有本色。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写作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诗歌写作当中。他的写作很安静,没有激情的喧哗,只是在用一双冷眼安静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沉淀、思考,这是成为优秀诗人的潜质。
诗钱塘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