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斗岩的奇峰险峻,
有人热爱西施故里的古香古色,
徜徉在市区繁华的长弄堂,
内心却想象穿梭在乡间的古屋旁……
每个人眼中的诸暨都有不一样的美,而其中散发出浓郁清廉韵味的五泄十四都村,更是有其独特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北宋时的周敦颐,借一篇《爱莲说》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心迹,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个爱莲之人。而在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就有一支他的后裔在那里繁衍生息,聚族成村,秉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
初见“谦吉堂”是透过百亩荷塘,远远瞥见了对面那座极其显眼的联排大台门。这座规模庞大的民居始建于清朝中叶,由藏绿村十一世祖周惺然牵头建造,是江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台门民居建筑。总共拥有两层楼房间,一眼望去极其壮观。
走进中间的厅堂,你仍会看到如百年前般古朴的布置,顶上的牌匾无不向人们述说着周家往日的辉煌。环顾四周,你又会看到那已经掉漆的破旧墙壁,上面仍印满了文革时期的标语。这种时空错位之感,颇让人惊讶。
除了人所尽知的周敦颐,藏绿周氏在历代科举中,中榜的子弟可谓不计其数,其中亦不乏官至显贵。而这些历史人物,你都可以在藏绿村的周氏宗祠中看到。
而现世后人还以《爱莲说》为出发点提炼出以“爱廉说”为重点的十四都村周氏十则家训,悬挂在宗祠之前。而作为文化礼堂的祠堂中除了供奉周家历代先祖之外,还记录了周氏历朝历代的名人名士,整个周氏家族的兴衰沉浮,都可以从中窥见。
周氏宗祠门外,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吸引了我的眼球,其名唤作霞塘庙,因其门口的霞塘而得名。这座小庙非常低调,以至于大多游人都熟视无睹地从门前穿过,直奔了旁边的周氏宗祠。
这庙虽小,却是五脏俱全,方丈之地层层叠叠供奉了数十尊大小神佛,身处其中,也难免为这神佛环伺的景象而心生敬畏。
就在藏绿村的正中位置,有一条干净古朴的小巷,一点一滴都透露着满满的文艺气息。这条藏绿巷,连同衔接的几条弄堂,串起了周边的数座台门,其中不乏颇具观赏价值者。
颐吉堂和佑启堂,便是其中的代表。虽然没有“谦吉堂”那么规模宏大,但却精致而小巧,也是江南民居的另一种风格吧。
濯濯清莲幽幽藏绿
这片荷塘中蕴含着的
是先人的廉洁的品质
而这品质
则在这古老的村落中传承
赶快为五泄镇十四都村投上一票吧
▼▼▼
·END·
编辑
以对
28期
本栏目主要围绕诸暨的乡村文化礼堂进行详细的描述,将每一个文化礼堂的特色和亮点以图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文化礼堂成为新农村最接地气的“文化大使”、村民的精神家园。从今天起,本栏目将带你踏遍每一寸土地,看尽每一处山水,寻访每一方“乡愁”~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