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古会——俞祝焕草书展在诸暨博物馆开幕
(中国书法网车帝麟诸暨报道)这是我年最后一天参加的书法展览,展览结束后,从诸暨顺道来义乌访友,住在义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房,打开电脑,处理图片,发帖套路无非如此。说实话,要不是张爱国老师打电话给我介绍,我还不认识俞祝焕兄,可见俞兄在诸暨藏得有多深。托俞兄的福,我首次来到了诸暨。时间匆匆,未能去王冕、陈老莲故居走走,也是一憾。展览前一天,与骆恒光先生、余巨力老师从杭州出发前往诸暨,在车上与骆恒光先生聊天。他说以前经常与我的老师马世晓先生讨论书艺。比如说到孙过庭的草书《景福殿赋》,此贴的真伪大家有争议,但对于学习是没有关系的,有的作品虽然是真迹,但没有可学之处。对于书家,只要有营养,善于提炼吸收,不在真伪。看了俞祝焕兄的草书展览,我就想起与骆恒光先生在车上的这段话。因为祝焕兄的草书面目众多,张旭、张芝、王羲之、怀素、黄庭坚、傅山、毛泽东、董其昌、林散之、王冬龄、良宽、小野道风等等,在临帖与创作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真是古今中外的草书大家,只要自己喜欢,都是吸收养分的对象。目前的状况似乎是在创作前,基本将作品定在哪个风格,比如以傅山为主,那么通篇就是傅山调。若以王冬龄老师的为主,那么整篇一看,就能看出是学王冬龄老师的。这是一种本事,随时能够拿出以哪一家为主的草书作品,眼界高,多面手,在吸收阶段,这种变通能力是很了不起的。我想接下来能否在每件作品中都能看到各个草书大家的影子,自然流露,而不是单一的某一家的影子,当然这需要提炼,若能将这种混合表现出来,那么俞兄的草书就更高一筹了。开幕式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先生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发言,对基层会员的支持可想而见。我还知道俞兄的展览开幕式,本来鲍主席与赵雁君秘书一起来的,但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先生要到浙江美术馆看展览,于是只好赵雁君秘书长留杭陪同,而鲍主席前来,这种安排,俞兄是何等的荣幸。骆恒光先生是诸暨人,他用诸暨方言在开幕式上为俞兄力顶,尽管我听不懂,但也能感觉到他为家乡后辈的提携与鼓励。俞兄是幸福的,能够得到那么多浙江书坛前辈的支持与厚爱。俞兄是勤奋的,搞一个展览不容易,不负众望。来到诸暨的当晚,因为太累,躺在床上就睡觉了。没有与大家一起吃晚饭,待醒来时,自己出去吃了一碗次坞面,那个爽啊。没有想到展览开幕前,鲍贤伦先生对俞祝焕兄说:“午饭不跟大家一起吃了,走时到街上吃完面条就好。”哈哈,名人怎么都这样啊。年的最后一天,献给俞祝焕兄,并期待下一个高峰。
开幕现场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宝贤伦先生讲话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骆恒光先生讲话
作品赠诸暨博物馆收藏
名家评析以一数学系毕业生,而对书法有如此强烈执着的追求者,实为罕见,此之谓真爱好。这与那种见了数理公式要喊救命,不得不跑到书法界来避难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人以为学艺术的人越糊涂越好,据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对立的,而我却以为完整的人格两方面的能力应都具备而又互补的。固于俞君,有厚望焉。章祖安祝焕君是我遇到的对书法十分虔诚,而又孜孜不倦地临池的年轻书家。他尤醉心草书,他的草书筑基于“二王”与《书谱》,后又兼学怀素,所以祝焕君的草法醇正,气息古雅,近年又旁涉晚明连绵大草,故其草书中多了一些纵横跌宕之势,草书有了新的进境,十分难能可贵。王冬龄俞祝焕先生专攻草书,对怀素、张旭用功尤勤,所作大草法度、性情兼顾,下笔果断,线条质量与章法构成颇多可观之处,有充盈之气贯满通篇。除书法创作外,对书法教育也贡献多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省书协就曾为其所办书法学校授挂基地之牌。愿俞祝焕与时俱进,更上层楼。鲍贤伦
以下为部分展出高清作品
更多现场图片及全部作品高清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