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暨中学的王雷捷同学在高考中斩获全省第一,让整个诸暨都沸腾了起来。
小编突然想到赵家镇,这里出过很多名人,其中一位还是北大校长。
何燏时,字燮侯,年(清光绪四年)8月10日出生,赵家镇花明泉村人。其父何蒙孙是著名的书法家,晚清秀才,热心乡里公益。幼时便读四书,学古文。
“年,考入求是书院,是第一届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生。
15岁,从蒋观云先生习古文,喜读史书及宋儒著作。
16岁,又从赵缵侯先生学数学。甲午战后,遂萌学习科学,发展实业,以图救国的理想。
年浙江维新派人士在杭州建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先生为该书院第一届学生。
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何先生以优异成绩入选。到日本后,先进预备学校学日语,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年考进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采矿冶金系。年7月,先生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为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正规大学毕业第一人。
(照片摄于日本留学期间)
看到这边小编不得不赞叹:
何燮侯先生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霸呀!
筹建校舍,任命北大校长
(照片摄于北大校长任职期间)
年春,先生回国,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同年冬,调北京任学部专门司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曾用名)。
年,先生升员外郎,奉命到日本考察大学制度,筹划图书设备及建筑事宜,历时数月。返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即工学院院长),兼新校舍建筑主任。先生性格刚毅,行事果决,一扫旧日官场拖沓之风。在先生主持下,年开工兴建京师大学堂德胜门外新校舍。尽管校舍后移作陆军讲武堂之用,但北大由此得到政府另建新校舍的承诺。
年2月京师大学堂在先生等人筹划下正式成立经、法政、文、格致(即理科)、工、农、商七科,始具备大学规模。
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年1月民国政府成立,先生就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
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这年12月,先生因筹办京师大学堂有年,熟悉大学事务,受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
解决学校经费
整顿校风校纪
严格规章制度
(先生年轻时一家的照片)
先生上任后,首先解决经费问题。他以校长名义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白银7万两,学校才得以按时开学;又以个人去留向当局力争,议定每月经费按预算发给,学校经费问题从此得以解决。
其次整顿校风,严格规章。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学生多为谋求仕进的权贵子弟,多年来校纪松弛,学业荒废,少数学生纵情声色,相沿成习。
先生接任后刻意整顿,严格规章制度,建立教育秩序。
至年春,学校初上正轨,开始组织春、秋两季招生。
不做校长,从事抗日
年,与当局意见不合,遂萌生退意,11月提出辞呈南归。先生在任职期间,延揽许多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沈尹默以及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皆由先生与胡仁源延揽入北大。先生天性淡于名利,本不作政治活动,居余杭十余年,几无人知其经历。
年偶于友人处见美国人艾迪博士所著《苏联游记》,遂对于苏联革命后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以及建设的突飞猛进,极为赞许和向往。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主义诸书禁人阅读,无从购买。先生遂往上海日人开设的内山书店,搜觅马列理论著作,如《资本论》、《列宁主义经验批判论》、《辩证唯物论》等书,旁及中外凡关于苏联之游记、著述、杂志、五年计划各书,始了解共产主义为救济人类之最新学说。
先生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亦表不满,国民党要员中有不少同学故旧,邀其出来做事,为先生婉拒。
七七事变后,先生避居乡间(也就是现在赵家),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年,周恩来来浙视察,先生前往欢迎,互叙世谊,晤谈甚欢。
年,四明山金萧支队来诸暨游击,先生遂与金萧支队领导蔡正谊等相识,往来密切。先生因积极抗日,被推举为浙东游击区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年1月,在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参议会副议长。
年8月日本投降,先生正在上虞开会,并准备去延安。因浙东游击队奉命北撤,中共领导劝先生暂回诸暨老家。先生因追随共产党,于回家路上被国民党拘捕,经好友营救,始得脱险。后先生与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绑架入狱,并交秘密法庭审讯。后经亲友多方活动,当局迫于舆论方予释放。先生出狱后定居余杭。解放战争期间,先生与中共地下党仍保持秘密联系。
年建国前夕,应邀参加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主任委员等职。
还有一些关于先生的照片珍藏
??
这是年政协全委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初稿)座谈第二组合影,何燮侯先生为第一排右起第四位。
何燮侯先生为右边第一位
何燮侯先生晚年一家人照片
照片虽有模糊,历史却很清晰,
何先生的精神犹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来源:赵家镇
供稿:丁宇君
审核:寿瓒
责任编辑:赵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