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草塔镇有个古老的村落,
鲜少为人所提及,
而这个村落在早先,
就形成了方圆几公里之内,
名噪一时的古市集。
说起这个村落,
她有个美丽的名字——梅山。
梅山市可以追溯的历史很多。
明清之际,
梅山是十八都、十九都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
村内设有张村庵凉亭,五里亭,分别在村南村北,以供路人过客歇脚。
据考证,
梅山市集的存在时间跨度大约是清朝康熙初年到嘉庆末年年之间。
而形成这个长达近两百年的市集并非偶然,
这与梅山的历史、地理、风土、环境、人文密不可分,
若非后期交通方式的变化,
此次的热闹程度应该不逊于任何一个镇集。
根据《诸暨地名志》记载,
梅山是古代有梅树山而得名,
虽然无从考证,但是至今也就这么一个说法。
历史考证如果要认真追溯它的起源历史,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村西上三房的梵惠寺。
梵惠寺始建于宋朝乾德四年,初名净福院。
这座寺庙在当时香火旺盛,历经宋元明清四朝不衰,
鼎盛时期有僧众一百余人,
不仅有水陆道场,还向四方授徒传钵。
四百年前,梵惠寺是诸暨西乡最为鼎盛的寺庙之一!
而只是梅山一村,另有梅石庵、梅清庵、兰田庵等寺院庵庙,
可见,当时的香火人烟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村落那么简单。
地理条件梅山地处“三山两水之会”,
也是明清时期是十八都、十九都通往诸暨县城的必经要道。
五里亭有“弹子路”,南北连贯直通下张宝珠桥,
在当时是通往县城的“官道大路”,
这种独特的交通条件使得经过梅山的过路人也倍涨,
市集的形成也就具备了地理条件,
当时基本上去县城的人,
经过梅山,走王村子,从南门进入诸暨县城。
痕迹留存而现今,梅山村仍然沿用着不少当时的地名,
譬如街口、下市头、豆腐桥头、当铺门里、水阁园、大生堂等等,
可见当时的梅山,
不仅市集繁荣,典当、茶园、药店
这些闹市必备的商铺也不在少数。
(传统的晒谷道地)
(古老的仓库)
(连体的墙面)
(上了年纪的老房子)
(古时雕梁画栋)
(貌似是个学堂)
(远处的老房子)
(现今的别墅)
梅山村,
这座隐藏在草塔镇边缘的美丽古村落,
沉寂在历史的角落里,市集繁荣过,
战火波及过,时光流淌过。
如今,山水风光依旧,
历史痕迹残留,
村中新房别墅更替,
千年古村,风韵犹存!
热门原创
?草塔羊肉原来是宋朝御膳房的一道菜!
?对不起,万诸暨人民!我们来晚了...
?重磅!诸暨最新拆迁计划曝光!
?诸暨有家30年老饭店,翻山越岭也要去吃!
?为什么说日本鬼子最怕诸暨人?
投稿/爆料/合作请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