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江南古村,共同的梦中老家。
江南古村落群系国家4A级景区,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北临富春江,东接杭州市富阳区。江南古村落群是桐庐县古风民俗带上的闪亮明珠,由荻浦、深澳、徐畈、环溪、青源5个村组成,“孝义荻浦”、“易理深澳”、“和合徐畈”、“清莲环溪”、“山水青源”,它们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主题。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江南古村落文化,丰富江南古村落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和一些景点的文化展示,在推进全域旅游和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中,彰显江南古村落特色文化,特举办江南古村落楹联、诗词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桐庐县江南镇人民政府(桐庐江南古村落旅游管委会)
桐庐县诗词楹联学会
二、文化主题
江南古村落文化(内容参见附后《江南古村落简介》)
三、截稿时间
年10月20日截止。投稿
3.主办单位有权使用获奖作品,不再支付稿酬。
4.所有提交作品者视为同意以上条款。
五、作品评选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主办单位邀请浙江省、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专家进行评选。
六、奖项设置
1.优秀作品奖:评选出楹联作品30件;诗、词作品各5件。每件作品奖金元,发给获奖证书。
2.入围作品奖:若干名,发给获奖证书。
特此启事
年7月10日
江南古村落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简介
江南古村落风景区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包括荻浦、深澳、徐畈、环溪、青源五个村,距桐庐县城15公里,离杭州市区45公里,地处“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美丽乡村样板区。
江南古村落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杭新景高速深澳高速出口处,年启动建设,年竣工开放,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该建筑由中国美院规划设计,以院落式建筑布局,在建筑南侧建有停车场,可停小车80辆,大巴20辆。游客服务中心严格按照4A级景区标配,功能包括:问询服务、票务中心、导游服务、行李寄存、邮政服务、旅游纪念品展示及销售、租车服务、休憩区、办公区等,是江南古村落景区的集散中心、换乘中心、咨询中心、服务中心。
一、环溪村:清莲环溪
环溪村是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面环溪,一面靠山,坐落于东吴文化发祥地天子岗山脚,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系北宋大哲家、理学鼻主周敦颐后代的迁居地,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全村共有农户户,人口人。
村内保存着完整的古代宗法血缘建筑群,文物古迹30余处如“爱莲堂”、“安澜桥”、“宝安桥”、“尚志堂”、“千年古银杏”等,先后荣获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是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的考察点。刘云山、韩启德等中央领导都曾到此调研。
如今这里民宿产业发达、莲产品业态丰富,百姓经济如火如荼。在这里,你可以感受悠久的爱莲历史,聆听历史回声;你可以观赏数百亩成片的荷塘美景,感受爱莲文化;你可以品味独特的爱莲盛宴,体验民俗风情;你可以体验别具风味的爱莲民宿,感受田居生活……
附:点位简介
爱莲堂
“爱莲堂”作为环溪村的周氏的百年古祠,建于清嘉庆年间,祠堂取先祖周敦颐《爱莲说》之意,名曰“爱莲堂”。整座古建筑坐北朝南,为观音兜硬山顶,占地面积平方米,五间三进,设大厅,寝宫等,用来演戏、议事和供奉祖先牌位。堂内木雕装饰均经彩绘,一进明间后檐双禀均雕花,栩栩如生的丹凤朝阳令人叹为观止。二进名间前檐的禀条雕刻这双狮戏珠、双鹿结伴,活灵活现。牛腿、斗拱采用彩绘,颇似北方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明朝时,除了高官的宗族方可建造五间祠堂,由于环溪村周氏周敦颐的后代,故爱莲堂东西两弄,以弄为间,相当于五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百年风霜的老祠堂,日益显得破败荒凉。年,在村两委会的支持下,由村老年协会牵头,发动村民对爱莲堂进行了修缮。为了充分发挥古祠堂的作用。年,环溪村乡贤在爱莲堂内成立“爱莲书社”,至今拥有藏书册和其他视频资料,开辟有“周氏文化专柜”等特色栏目,配有电子阅览室,在杭州地区图书馆联网,全市图书通借通还,以使周氏家风和文脉在这里延续。如今的爱莲堂成了村里文化综合体,以书为媒,多种文化娱乐活动都在这里开展。村民可以在这里看书读报,休闲娱乐,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爱莲书社成为了村民的大书房,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示范点,成了环溪村周氏后人的精神家园。
尚志堂
尚志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五间四进,属于硬山顶夸木结构。这是一座清道光年间的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据这座建筑的第七代传人、76岁的周德源介绍:其先祖太公年轻时,家境贫寒,为人谨慎谦和,治家勤奋节俭。春夏耕种,秋冬做纸,晚年已颇有些积蓄。尚志堂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式二层楼房。坐北朝南,通面宽17.1米,总进深42米,前有晒场,后有小院。整座建筑梁架结构紧凑,用料考究。明、次间一律采用月梁,美观大气。屋内一百多个木雕“寿”字各具形态,堪称一绝。二进明堂前置篷顶檐廊,明堂太师壁后加深一界,为后退堂。二进与三进间用夹弄分开。三四两进为家庭主要生活区,显得安宁紧密。
尚志堂的取名,大约是来自“高尚其志”。建造尚志堂的阿太,不仅仅是将一座建筑交给后代,更是希望后代要树立一种志向,要有志气。尚志堂不仅通过自己的布局结构来反映一种历史的文化,它与其他清代古建筑一样,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木雕装饰来表现当时的伦理道德取向和主人自己的思想倾向。
绍德堂
邵德堂,建于清同治年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平方米,属于砖石混砌马头墙,五间四进,它可以算得上是江南古村落中最大的抱屋单体建筑,所谓“抱屋”,就是抱在主屋上的辅助建筑,使主屋功能得以拓展和延伸。绍德堂整座建筑恢弘大气,屋内装饰,雕刻精美,特别是天井四周,多层雕刻花枋裙板,现存各类牛腿24只,各色雕花门窗54扇,刻有人物故事,花卉草木的花枋8根。
绍德堂不仅面积大,雕刻艺术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可谓是别具风采。仪式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完美结合。雕刻图案中的龙凤吉祥、官运享通、麻姑献寿等,既具备审美情调,又寄托主人的企盼。二是趣味性和耐看性完美结合。雕刻图案中的《三国演义》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百听不厌,常看常新。三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绍德堂的窗户装饰,既有木雕又嵌有玻璃,既展现传统装饰艺术,又增添室内光线,实用和艺术相结合,既不单调乏味,又体现新兴潮流。
二、荻浦村:孝义荻浦
有着千年历史的“孝义第一村”荻浦村,是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迹处处,雅韵悠悠!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
荻浦村是千年古村,有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清代的石坊,全村共有农户户,人。近年来,在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村,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家乡,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挖掘本村古孝义、古建筑、古树林、古造纸四大特色文化,在做好古文化传承发展文章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旅游特色业态,如今这里业态丰满、产品丰富、百姓致富处处彰显。
在这里,你可以游孝子故居、看孝义戏曲,感受浓厚的孝义文化;你可以看缤纷花海、骑游幸福单车,感受纯美的田园风光;你可以品牛栏咖啡、尝特色美食,享受散漫的休闲时光……
附:点位简介
孝子故居(兰桂堂)
孝子故居,坐落于孝义文化公园北侧,堂名兰桂堂,寓意是为人像兰花一样清纯,做事似桂花般飘香。该堂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康熙己亥年(年)重构。堂屋三间二进,砖木结构,二屋楼房,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是荻浦村孝子申屠开基的故居。
孝子申屠开基,天性淳孝。幼时,就知“千孝不如一顺”,对父母惟命是从。尤为父母一旦有病,便心急如焚,不畏任何艰难,愿以命相侍。一年,其父忽患痔毒。他徒步赴诸暨,冒雨跪求名医出诊荻浦,治好父病。其后,父又患“千头疮”,痛得切骨,腐臭难闻。孝子日夜奔波,请了许多郎中,都束手无助。后得知浦江有一专治此病的名医,他就星夜兼程,爬羊角岭,不畏路遇虎狼,从浦江请来名医。谁知,名医一看,其父病已晚,无奈说出唯以口吮毒,才可救父命。孝子当即跪在父亲床前,速速用口吮干父亲背上的浓毒,众人感动不已。名医决定住荻浦,吮毒、用药结合,父病痊愈。父亲过世后,孝子卖家产,在蒋坞买得坟地,为父厚葬。并在父墓前搭上草庐,天天去蒋坞为父守墓,四年如一日。后母亲老病,孝子晨夕不离。其母过世后,孝子仍搭草庐,守墓三年。开基不仅对父母孝道,而且照抚弟后重情义,好事抢先尽心力。孝子事迹感动天,感动地,故有民间“龙舞荻空”、“神灯引路”、“白虎让道”等美丽传说。时乾隆皇帝御旨,在荻浦村口建造孝子牌坊。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荻浦村民拆除了部分猪牛栏和不协调的民宅,建成了以孝子故居为中心的孝义文化公园,成为一处传承弘扬孝义文化的教育基地。孝义文化公园,为纪念大孝子申屠开基而建,故此景名为“孝感天地”。
保庆堂(古戏台)
古戏厅保庆堂,始建于南宋,元代至正年间重构。明成化初年,吏部尚书姚夔,为报母族养育之恩,捐资重修,并取名保庆堂。因此,此景点名为“天官保庆”。
该堂由于保存完好,且结构奇特,构制精美、规模宏大,年5月,与申屠氏宗祠一起,均被列入了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庆堂,其结构为分别独立的三厅,前厅正门,中厅戏台,后厅及台前天井可供看戏,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横梁、牛腿雕刻精美,尤其是戏台上梁雕有龙凤图案,栩栩如生。人们都说,“人生如戏”。游人不妨去台上走一走,会使你的人生路走得更好。
在戏厅周围,有许多景观看点。堂前,有月亮塘、荷花池、母仪亭。东北侧,为姚天官母亲申屠妙玉的故居,门前有一个系姚母妙玉生前经常洗衣的鱼池,称“凤冠池”。在姚母故居内,设有一双特大绣花布鞋。戏厅西侧,有一梨花苑,于年改建而成并命名。旧时,梨花苑是承接戏班子的后勤保障基地。有徐玉兰等名伶曾下榻苑内,是一处供演职人员住宿、就餐、议事、晨练的好地方。
申屠氏宗祠
申屠氏宗祠(家正堂),系桐南申屠氏总祠。该堂因所有柱、梁、牛腿均用青石精制,且规模宏大,有鲜明的北方建筑之风格,研究和欣赏价值很高,年5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申屠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年)重构。五间四进,石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堂前,有一片古石道地,大门口设石墩、漂杆,“申屠氏宗祠”堂名醒目,宏大庄严。室内有照,可以演戏,甬道可容数千人,也可举行族内大型活动。堂后建灵寝一所,两侧设长廊,两廊之中则引水为池。此地是申屠氏族重要的活动场地。
申屠氏宗祠,又名家正堂。何为家正?此名由当年构建宗祠时的发起人,申屠氏在川公命名,其意为“以族为家,立家者须正,风正勤政之嘱。”宗祠内,展示了大量有关申屠氏族历史文化的信息,如《申屠氏宗谱》,世系脉络图,先祖画像,匾额等,以及梁柱上的篆刻楹联。
祠堂内,展示了大量农耕和民用老物件,这是申屠氏族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大量调查、走访、商议等细致工作,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一一收集整理,形成了一个农耕民俗文化的博物馆。从中,每一件老物件就有一个故事,使人看了回味无穷。
咸和堂简介
咸和堂构建于明代正德十年()。三开三间,石木结构,占地约平方米。该堂距今已有年历史,因明代建筑风格鲜明,恢宏大气,保存良好,年1月,被列入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堂以旨家和、族和、村和、社会和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命名。古时,为荻浦村人议事、休闲的重要的场所。堂前有宽广的新厅道地,古老的长石板,周边民居密集,是一处乡村热闹之地。咸和堂,旧时曾做过村塾学堂,后来,就成为粮食加工厂。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荻浦村人才搬迁了粮食加工厂,将它修缮恢复了原貌。据村人传说,自咸和堂建成后,该堂内总会不时地传出一些奇闻。如建堂初,八仙之一铁拐李,曾到过堂内饮酒谈笑,且以苍蝇为菜,吃光了堂内的所有苍蝇。后来,自出了大孝子申屠开基后,村人们又曾看见有18只金鸡在堂内出现,预兆族兴。因此,咸和堂之景名为“咸和聚族”。
佑承堂
佑承堂,构建于清代光绪九年(),历时约年。该堂是由申屠氏先辈培佑公创建,因公号称佑承,即以号而命名。此堂三间二进,石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佑承堂,有三大奇特:一是雕刻精美。据说,主人在建房时,从外地请来名家木刻雕匠有1桌人,雕刻牛腿、门台、门窗等精美图案,耗工1年多时。二是选址独特。前门紧挨范家井,东折西有大澳贴墙脚,似井水绕宅而过。有识之士称,此处为一方风水宝地。果然,此堂建成后,本堂内,古时连出三个秀才,现代一家出了3个局长。三是设计新颖。以十二孝、廿四节气及封神榜的故事为题,设计和雕刻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有一画一故事之说。而楼上的设计也别具一格,无论从哪道楼厅上楼,都可通达每个房间。佑承堂留给后代的不仅是件艺术珍品,而且还是一个文化宝库。
三、深澳村:易理深澳
深澳是桐庐县第一大村、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的古建筑群、独特的地下水系都遵循易经原理谋篇布局。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是浙江最美村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深澳村始建于南宋,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多幢,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多幢。古建筑保存完好,气势恢宏,是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民居的完美结合,内部雕刻精美,可谓“古屋群雕、无木不雕”,堪称明清建筑雕刻博物馆;地下水系源于宋、成形于明,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由暗渠、明渠、水塘、坎井和溪流五个层面交叉构成,有“江南坎儿井”之称。还拥有深澳高空狮子、江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你可以看明清建筑、赏精美雕花,探寻历史的痕迹;你可以观高空狮子、品特色小吃,感受淳朴的民风;你可以走古巷老街,品民国咖啡,追忆时光的掠影……
附:点位简介
怀素堂
位于深澳村北头,东与荆善堂毗邻。据光绪二十七年的《怀素堂记》所载,当时怀素堂已“至今垂百年矣”,由此推算,怀素堂应建于清嘉庆十年()间,由申屠则瓶(谱名申屠师尚)建造。用《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大易”之意,取名怀素堂。怀素堂座北朝南,通面阔16.25米,五间三进,西侧在年增建一二进抱屋和台门。整座建筑平面呈品字,东侧为三进主建筑,西侧为年增建的二进抱屋。主建筑怀素堂五间三进,四合式楼房,用料考究,高敞气派。一进三柱七檩,天井两侧厢楼装饰华丽,二进重檐,置券棚前檐廊,柱粗梁肥,六柱九檩。三进天井两侧厢楼保存十分完整,花窗、梁枋、斗栱雕刻十分精细,五柱九檩。辟有后院。西侧抱屋坐西朝东,开南、北边门。用料、装饰亦很考究。抱屋南头有小院落。院落西侧有附属用房三间,旧时为长工屋及猪牛栏、柴间。院落南,临街开有院门,建有门台。怀素堂为当地典型的清中期建筑。至今已有余年历史。
九德堂
九德堂位于江南镇深澳自然村积善堂南侧三角道地对面,与听彝堂隔后居弄相呼应。据家谱记载,建于清光绪十年(年)。九德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平方米。卵石墙木结构,双坡硬山顶,三间二弄二进四合式楼房。一进四柱七檩;天井石板铺筑,两侧是二柱三檩、双坡硬山顶厢楼;二进五柱十檩。建筑中木雕装饰考究。依托主建筑南墙建有五间二厢三合式抱屋楼。抱屋大门开在天井后南墙上。天井石板铺筑,两侧是三柱七檩、双坡硬山顶厢楼。五间楼房二柱五檩,后檐搁墙。
申屠氏宗祠(攸叙堂)
攸叙堂即深澳村的申屠宗祠。据《申屠氏宗祠宗谱》记载,始建年代不详,明正统六年重建,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十三年重修,道光二十五年又重修。咸丰至同治年间因兵灾受损严重,同治九年再次重修。现建筑为民国三年维修,并加以扩大。将木柱改为方形石柱。解放后用作学校。上世纪70年代末,祠堂一进被拆,现存后二进。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平方米。砖木结构,五间三进,观音兜屏风墙,双坡硬山顶。二进面阔16.6米,明间九檩四柱。屋面铺设望板。明间金柱为圆形石柱,前后步柱为方形石柱。稍间不设边柱。三进天井以石板铺筑,两侧建有二层过廊。三进高于二进1.0米,明间九檩四柱,前后双步内五架,均用方形石柱。石柱上原刻有清代书法家董浩题字楹联,文革中被毁。
恭思堂(七井堂)
恭思堂位于深澳村中后居弄南头,是深澳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因民居内有七个天井,当地俗称“七井房”。据村中老人反映,它是深澳富商申屠济成在清光绪十九年()建造,距今余年历史。总占地1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线上五进八厢的恭思堂主楼和北墙外的三栋抱屋组成。恭思堂主楼,三间二弄,面阔15米,进深五进50米。一进四柱六檩;二进明间四柱七檩。二进与三进间置砖墙,两侧各开边门,墙后为三进前天井,两侧设厢楼。三进,三柱五檩。天井四周雕刻精美别花哨,是接宾待客之所。四进进深8.6米,五柱九檩,扁作梁厚实。五进原为家眷楼,五柱七檩。恭思堂抱屋,西头抱屋已经改造,中抱屋为三间二弄两厢的三合式楼房,带有一小后花园。北头抱屋楼房,内有小天井,是恭思堂的厨房。整幢建筑注重木雕装饰和合理布局。建筑时就为子孙后代预作安排。
凤林堂
凤林堂位于江南镇深澳村南头与景松堂相邻。据住户介绍,此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周艺棠建造,距今约多年。建筑占地面积.8平方米,坐东朝西。石木结构,五间二弄二进楼房。双坡硬山顶,置马头墙。石库大门门额上刻“榘范玉和”四字。正面檐下彩绘花草人物,保存清晰。东南墙外建有抱屋。一进明间三柱七檩,双坡硬山顶,天井石板铺设,与一进地面平行。天井两侧厢房,三柱五檩,双坡硬山顶。二进地面高于一进0.14米,前檐廊两侧各开有边门,明间前后五柱七檩,双坡硬山顶。整幢建筑结构紧密,梁架规整。天井四周雕刻精美,雕以“三国演义”、花草和动物等吉祥图案,保存完好。抱屋,占地84平方米,二开间楼房,现倒塌严重。
戴公馆
戴公馆位于江南镇深澳自然村村西南,建于一小院内。通过二侧有小屋的院门进入,院北侧为房主老屋,南侧为一平房,公馆建西侧。南墙即通村边小山的道路。据传,此屋为深澳商人申屠达江在抗战时期,为戴笠及其王姓情妇所建。解放后一直为乡政府人民公社的办公楼。年公社迁出后至今,被卖做厂房。建筑为中西式二层楼房,歇山顶,砖墙。坐北朝南,占地平方米。五开间,平面呈”凹“字形。面阔18.4米,明、次间均为走廊,用方柱,方型石础。对外的门窗均包有镀锌铁皮。其中窗户均为三层构建。楼房东、西、南三面为围墙,有一近平方米的地坪。
四、青源村:山水青源
青源村,三面环山,依山而建,溪涧环绕,地处于桐庐县最东部,是江南古村落群5个村中最靠近大山的一个村,是俗称的“直路上”最里面的村,是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相邻。
境内0余亩生态林、近余旱地水田,架构起一个风景如画、野趣横生的山水乡村。古祠堂、古民居、石头屋,古树、竹林与现代民居相映成趣、相互交融;潘家宗祠木雕牛腿、图案板壁,三十六代潘氏子孙的人主牌位,实为罕见。景山、水顶山气势雄伟、古木翠林,登高望远,富春江美景尽收眼底。
五、徐畈村:和合徐畈
徐畈村,坐落在环溪村与深澳村之间,是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金华徐偃王在南宋时迁居于此,为申屠氏姻亲发展而来。实际上是由三个姓氏的小村组合而成,申屠姓的叫“明堂里”,徐姓的叫“徐家畈”,朱姓的叫“桑园里”,现在统一的村名为徐畈村。历史上徐畈三姓和居,共兴共荣,和谐发展。村内现有申屠氏宗祠、徐氏宗祠、朱氏宗祠等古建筑,以“和居民俗”为主题,展现三姓和居、家和事兴的和谐文化。该村以“古巷小街”为元素,保持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以古朴的民居环境,为游客提供淳朴的民俗体验。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