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芬兰和习总书记合影的一位科学家刷爆了店口人的朋友圈。
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报道,当地时间4月5日下午三点半,习总书记在赫尔辛基会见留学生代表和学者代表,其中有一位华裔科学家特别引人瞩目。资料显示,他是芬兰地空研究所遥感与摄影测量研究室遥感电子学方向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叫陈育伟。
重点来了哦,这位新晋科学家“网红”,是地地道道的店口人,是店口义门陈氏“聚原堂”第三十一世孙,“悦”字辈,现老家老宅仍在店口社区新一村25号。
(陈育伟)
(陈育伟父亲收集的家谱)
(陈育伟老家店口社区原新一村横街弄口)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火到月球的大!科!学!家!
他有着学霸的履历,是芬兰科学界印象中勤奋的华人科学家。
陈育伟,75后,中学毕业后在浙江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就读博士,毕业后到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在是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遥感电子学方向的首席科学家。
他曾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的核心部件激光回波探测器、世界上第一台基于超连续谱激光器的2通道超光谱激光雷达、世界上第一台8通道全波形采集功能的超光谱激光雷达等等,在年的美国导航学会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联合举办的位置定位与导航年会中,获得了最佳论文奖,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中国籍获奖者。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导航类知名杂志《GPSWorld》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予以报道。迄今他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得专利十余项。
用简单的话来说,
他的工作,就是用仪器来观测地球。
陈育伟所在的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是最早和中国开展合作的芬兰研究所之一。他和国内的科学界也有很多交流。陈育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员,也是山东科技大学的名誉教授。芬兰研究所和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有联合实验室,每年都会做定期的交流和互访。今年夏天就会有两批光电院的科学家到芬兰访问,陈育伟组里也有一些国内来访学和联合培养的学生。
他有着“非典型”性的成长经历,是灵活学习的潜力股。
他从小读的是家门口的小学和初中,都不是现在家长心目中追逐的“名校”,他也没学过当年热门的奥数,刚上中学时成绩排名靠后。父母对他的教育是放养式的,从小到大没有补习班,也很宽容,只要没做特别出格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他的小学初中几乎毫无压力。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陈育伟表现出后来居上的后劲,学习成绩一跃而成为班级前十名。他的高三班主任回忆,陈育伟学习很灵活,在当时属于潜力很大的学生,加上社会活动能力强,还一直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
(陈育伟右二)
在他看来,父母对他最大的影响,是言传身教。他说,父母都是工人,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继续读书,但一直在自学。父亲的酷爱读书也影响了他,他从小爱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都被他翻烂了。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回国做学术交流的间隙,陈育伟的一个很大任务是买书,有一年回芬兰,托运了20公斤的书。
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是带着乡愁,不忘感恩,不忘初心的“少年”。
已走过不惑之年的陈育伟,虽离开家乡多年,但归来仍是少年。他热爱家乡的故土,爱做家乡的美食。成为遥感与摄影测量领域的领军人才后,他仍每年要回到家乡店口祭奠亲人,不忘养育他的一方水土,不忘成长路上给予他帮助的那些人。去年6月2日,陈育伟应邀参加北斗导航年会,在会议地长沙专门寄给老师一张明信片,表达感恩之情。在他的身上,始终传承着店口“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好家风。
(陈育伟工作照)
“除了知识,我从老师们身上学到得更多,包括做人、处事的风格,我觉得这对我当时的影响是很深刻的。”陈育伟说,回头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欢、学得最好的是地理和物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结合了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觉得很辛苦。”
陈育伟表示,作为一个芬兰工作的华人,也觉得自己的工作的使命感越来越强。芬兰今年是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作为一名科学家,期望习主席的这次访问能够促进两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北极航线对于我们中国,继续保持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这种优势地位,实际上可以起到一个类似于像位增器这样的一个作用,同时它也对我们中国在船舶制造技术,在这个导航技术、在对地观测技术、在基地研究的这些科学方面推进跟促进作用都是很明显的。
陈育伟携云看世界,
而世界在看中国骄傲!
……
来源:店口镇
供稿:韩超
审核:王白
责任编辑:傅灵栋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