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地道的诸暨人,吃过糖漾、滕根、盐焗鸡、香榧、马剑馒头、应店街狗肉、草塔羊骨头、西施豆腐……可你吃过“三海碗”没?
说起“三海碗”,浬浦这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津津乐道,透露出浓浓的留恋之意。
(网络配图)
“三海碗”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由三道菜组成,即荤豆腐、米面、粉丝。盛这三道菜的餐具有讲究,必须够大,就是俗称的“海碗”。报菜名时,这三道菜从不分开报,而统称“三海碗”。
荤豆腐本来是素菜,加上肉末、笋丝、木耳等配料就称为“荤豆腐”了,就是现在的西施豆腐。起锅时,再在上面撒一些热猪油,吃起来鲜鲜的、烫烫的,不能一口吞,否则会烫伤嘴巴,只能慢慢啜。
米面,就是细面条,以干面条为主,加肉汤、大蒜、白糖煮,吃起来要有甜味。
粉条,是番薯粉加工成的细粉条,烹饪时可加木耳、黄花菜等辅料,以辣味为主。这“三海碗”一鲜、二甜、三辣,一下子把你的食欲调动起来了。
哦~~~~“三海碗”原来是这样的呀!
▼
在浬浦的家乡婚丧宴席中“三海碗”是主打菜,而且约定俗成是一开席先上桌的。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食物种类相对较少。因而在宴席上,用“三海碗”一开始就把宾客的肚子填饱,这样后面上的菜,无论从菜的品种和数量上可相应减少,以节省开支。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海碗”里放的辅料也越加增多,味道也更加浓厚。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食材采购渠道丰富,酒席上的菜肴有了明显的变化。酒席上也不再是单纯为了让嘉宾吃饱,更多的是要吃好,这“三海碗”也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浬浦历史足迹里淡淡的足印。
想要吃到地道的“三海碗”,手工纯红薯粉条原料纯正是关键哦!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粉条的味道。
粉条一旦沾染上工业文明的机器意味,便很难再现纯正的味道。因为唯有品相上佳的有机红薯打磨、沉淀出来的粉末,才能在古老的技艺下演变成上佳的美味食材——粉条。而这样的红薯,这样的技艺,也唯有在古朴的浬浦山地,可以完整呈现。
又到了冻手冻脚的季节,此时来份“三海碗”足矣!!
想吃嘛??快来浬浦看美景吃美食吧!!
一顿吃下这“三海碗”也得要海量啊~
来源:浬浦镇
供稿:翁奏芳
审核:郦科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